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仿太湖石·瓷笔架 红丝砚里剥莲蓬 粉彩五子登科瓶 我珍藏的李淑一手稿
第21版:民间收藏 2021-12-01

红丝砚里剥莲蓬

红丝石制作的莲蓬砚,包括上盖、下盖和砚心

◆胡胜盼

“六月到盘洲,水阁盟鸥鹭。面面纳清风,不受人间暑。彩舫下垂杨,深入荷花去。浅笑擘莲蓬,去却中心苦。”宋代诗人洪适在《生查子·六月到盘洲》中如是写道。荷花看尽结莲蓬。笔者新近入手一个清代红丝石文房盖砚——莲蓬砚,很是欣喜。

红丝砚,是一种传统名砚。在中国观赏石之乡的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的黑山顶峰石洞中和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村的壮山周围,出产一种红丝石。用这种石头制成的砚称为红丝砚。红丝石纹理如丝,红黄相间,色泽艳丽,是制砚的上等石材。西晋张华撰的《博物志》中有:“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由此可见,西晋时就有红丝砚制作,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明嘉靖版《青州府志》载:“红丝石砚外有皮石,磨去皮砚纹理,红黄相参,理黄者其丝红,理红者其丝黄,须注如满砚池,庶不见渴燥。昔唐彦猷甚奇之,云不减端石。”清光绪《临朐县志》载:“老崖崮石黄质红纹,时作山水、草木、人物、云龙,鸟兽诸状。制砚微滑,其温润者,不减端溪。”清人胡渭在《禹贡锥指》(卷四)中也称:“青州黑山红丝石,红黄相参,文如林木,或如月晕,如山峰,如云霞,如花卉。”

红丝砚不但美观,而且研墨如油,蓄墨似漆,匣藏不干,极为实用。笔者手中的莲蓬砚即为红丝石质地,长8.5厘米,宽8厘米,高3.1厘米;器分三体:上盖、砚心、下盖。整体构思巧妙,雕工精湛。加之砚台包浆浓厚,品相一流。

自唐至今,历代典籍对红丝石、红丝砚多有记载。唐宋时期,红丝砚被誉为四大名砚(红丝砚、端砚、歙砚、洮河砚)之首。宋朝文学大家欧阳修在《砚谱》中写道:“红丝砚须饮水乃发墨”;宋太宗时,礼部侍郎苏易简撰《文房四谱》,谓:“天下之砚四十余品、青州红丝石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山石第三。”

红丝砚的兴盛繁荣期在宋朝。宋仁宗嘉祐年间,翰林侍读学士唐询(字彦猷)任青州知府时,亲自参与过石料开采和加工,在他所作的《砚录》中云:“此石之至灵者,非他石可与比较,故列于首。”《砚录》还对开采红丝石及制作砚台有详细记载:起初,因山高洞险,无人愿往,“因厚给其赀,勉之使行”,青州石工苏怀玉等“既往六七日,仅得方四五寸者二,其外有若皮肤掩蔽,渐以粗石磨治,已而文理尽露,华缛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镵,则其声清越,锵若金石,殆非耳目之所闻见,亟命裁而为砚。”此后,“自辛丑夏四月至癸卯春三月”,也就是嘉祐六年至八年(1061-1063年),“凡工人数十往,其所得可为砚者,大小共五十余。”足见开采之艰难、红丝砚之珍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