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用活”红色资源育人 破茧 五个新城,能否成为“无废城区”? 接到来信现场察看打通交通瓶颈 平均工资超13万,技能高工资高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12-02

五个新城,能否成为“无废城区”?

二○二一东滩论坛举行,“绿色建筑”成探讨话题

五个新城,能否成为五大“无废城区”?新城的工业厂房和住宅社区,能否成为采用绿色节能技术的“百年建筑”?新城内的企业,能否率先试行生产者责任制,减少垃圾的产生?……在昨天举行的2021东滩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从垃圾减量、绿色建筑、乡村振兴等方面,探讨“新城建设中如何弘扬生态文化”议题。

“五个新城,能不能在2022年年底,提前实现减少塑料污染的相关目标?”论坛上,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提出了对新城打造“无废城区”的期待。他认为,新城在垃圾治理上应体现未来城市的引领示范性,作为新理念、新技术的试验场,做到“垃圾少产生,垃圾看不见,垃圾尽利用”。

在上海实行垃圾分类之初,针对厨余垃圾粉碎机的使用可行性,各界都进行过探讨。论坛中,唐家富也建议,新城内新建的具有较好流动性的污水管网服务区域,对家里产生的厨余垃圾可采用粉碎方式处理。此外,具备条件的小区,可采用垃圾气力输送系统收集垃圾,不具备条件的则可采用地埋式收集容器,在路面定时提升起投放口,改善垃圾收集点环境。

新城要聚集吸纳人口,工业厂房、住宅小区等必不可少,“绿色建筑”也成了嘉宾们探讨的话题。“中国南方居民楼的外墙,厚度一般为180到240毫米,北方一般为370到500毫米甚至更厚。墙体厚度不一样,保温性能也不同。五个新城并非凭空而起,其中的老建筑如何实现节能、减碳?”市政协常委马驰介绍了欧盟国家中绿色技术最大输出国丹麦的成功经验,认为技术创新尝试可以集中在“节流”和“开源”两大方面。同时他提出,上海老旧建筑不“保温”,主要在于门窗和外墙的保温效果。针对“绿色建筑”话题,唐家富也认为,五个新城的工业厂房、居住社区应向博物馆、艺术馆等百年建筑“看齐”,也要立足于百年建筑,在建筑材料选择、功能规划布局等方面做到绿色发展,避免经常性的维修装修,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五个新城,到底应该“新”在哪?全国政协委员胡卫认为,生态文化新城的建设“重硬也要重软,见物也要见人”,人的生态文明素养、对自然艺术等的审美培育等,都应融入新城规划的全过程。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