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灵逸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始发地,红色印迹,历历在目。作为曾经的远东金融中心,这里也留下了早期党的地下组织和革命志士的金融履痕。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长黄沂海撰写的新书《惊涛拍岸:上海红色金融》,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推出。
本书聚焦申城红色金融发展历程中的人物与事件,通过“披沙拣金觅初心”“擂鼓鸣金燃烽火”“烈火真金迎光明”“其利断金整河山”“百炼成金看今朝”等五个篇章,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党培养的红色金融家,面对上海滩风谲云诡、盘根错节的社会环境,凭着信仰、智慧和勇气,筚路蓝缕,突破困境,在看不见硝烟的经济战场上屡立奇功,为党的金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浦江畔,潮起潮涌。在这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乔装改扮,足智多谋,历经艰险秘密兑取国际援款,从国民党的眼皮底下悉数运至解放区;在这里,爱国民主人士章乃器被当局视为“眼中钉”,事业和职业不能两全,干脆辞掉银行“金饭碗”,毅然投身抗日滚滚洪流;在这里,银行家黄竞武组织职工竭力保护民族金融财产,抵制国民政府意图盗运黄金美钞的阴谋,却不幸被捕惨遭杀害,永远沉睡在黎明到来之前;在这里,岁月更迭,风云际会,涌现了一大批活跃在金融隐蔽战线的中共地下党员:秘密钱庄里的“特殊掌柜”邓克生、郑义斋、朱枫,与金融保险界“魔鬼”打交道的人杨经才、卢绪章、杨延修,潜伏在外滩“华尔街”智勇兼备的张承宗、项克方、冀朝鼎、龚饮冰……从本书采撷的红色史料里,可以深切地感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置身于烽火岁月的历练,饱经苦难与辉煌,顽强而茁壮成长起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金融奇迹。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上海之所以能在百年前集聚为金融中心,百年后又被赋予国家战略定位,得益于其在深厚历史背景下金融生态的优化和红色基因的赓续。你知道吗,建造“东方明珠”电视塔8.3亿元人民币巨资是如何“凑”起来的?位居陆家嘴腹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大楼寸土寸金,为何临时出借给外资金融机构办公?“新中国第一股”的诞生,竟是因为报纸意外“泄露风声”而迫使主事者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诨名“外汇宝”的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是被华侨商店门口的“打桩模子”倒逼出来的?浦发银行缘何差点取名“东方银行”,上海银行的前身居然是由“99朵玫瑰”嫁接的?……这些问号,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沪上金融业在数十载的波澜起伏中,奋楫扬帆,勇立潮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演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惊涛拍岸:上海红色金融》一书,让人穿透时间的重重迷障,在疾速飞驰的城市金融变迁中追溯往昔,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替中近瞻共产党人的豪情壮举,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助于新一代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者继往开来,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