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2日 星期六
“绿叶工匠”各行各业展技能 承租使用权房计入认购者名下 新民晚报小粉丝 春“枫”徐徐  汇聚爱心与温暖
第3版:上海新闻 2021-12-19

春“枫”徐徐 汇聚爱心与温暖

徐汇区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会治理“双向提升”结硕果

劳模在龙华烈士陵园作讲解

在徐汇区枫林街道的宛南六村小区,发生了这样一件“稀奇事”。22号楼原来并不在小区10栋最符合加梯条件的楼栋内,幸亏有住一楼的“中国好邻居”王建平,他有次带外孙在小区遇到了住在高楼层愁眉苦脸的老邻居,对方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这儿加装电梯,年纪大了下楼真不容易呀!”身为“六邻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王建平便与居委干部谋划起来:让楼里的老人也能设法圆上“加梯梦”。

一楼“中国好邻居”

在宛南六村,像这样住在一楼却“心系”楼上邻居的并不是王建平“独一份”,还有1号楼的汪阿姨、27号的王阿姨……这些“好邻居”又有个共同的身份:“六邻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几个月来,小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聚拢到一起,居民区党组织搭平台,听民意、解民忧,形成多方合力,按下了加装电梯的“加速键”。如今,宛南六村小区的加梯工程正以“整建制”的规模推进。

让“王建平们”心往一处想的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神的引领,这是徐汇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结出的硕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高度契合,发挥文明实践组织动员、宣传教育群众的优势,探索文明实践与社会治理的“双向提升”。

往往是加梯“困难户”的一楼居民为何反而成为“助推者”?枫林街道副主任张海滨道出“秘笈”,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守望点”:居务枫尚站。今年,枫林街道31个居委会的居务枫尚站全面“上线”,这是居民区事务联席会议(简称居务会)的“升级版”,通过文明实践枫尚行、特色志愿枫尚行等“十大行动”,凝聚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实践,社区服务能效迭代升级。

这些天,宛南六村多了一面“会说话”的故事墙,一个个带有故事的“微景观”,成为附近居民的网红打卡点,墙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主题,画的都是居民身边发生的小故事。春“枫”十里,彩绘墙“刷”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枫”尚。

“老克勒”携“小克勒”

徐汇区是在全市率先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系列品牌,包括理论宣讲“新思汇”、道德践行“新风汇”、人人参与“志愿汇”、案例教学“实践汇”、美美与共“美育汇”等,打造“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徐汇样本。

“如果武康大楼会说话,它会说什么?”刚刚过去的国际志愿者日,梧桐掩映下的武康路传来了朗朗童声,一支平均年龄12岁的志愿者队伍前来志愿讲解,将武康大楼、黄兴旧居、巴金故居、密丹公寓等历史建筑娓娓道来,吸引了不少行人共同“阅读”。这是湖南社区居民“老克勒人文领读志愿者沙龙”负责人,带领孩子“行走讲解”。

湖南街道位处人文底蕴深厚的衡复风貌区,“坐拥”历史文化名街丰厚资源,街道整合了辖区内艺术院团集聚等公共文化资源,打造社区“文化共同体”。成立“梧桐汇艺”美育联盟就是将“志愿汇”“美育汇”等品牌“嵌入”美育工作辐射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创新探索,通过社区、校区、院区的三方联动,以7大主题20余门艺术课程惠及幼儿园和中小学生,使美育普及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堂拓展到社会。其中“建筑可阅读”系列课程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老克勒”携手“小克勒”,解答问题、规范礼仪、引导线路,共享梧桐树下的美好生活。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巴金故居都在湖南辖区,这些文化单位的专家走进校园开设“阅读老建筑”“朗诵工作坊”等课程;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则带着孩子们深入社区,开展“移动博物馆-film walker”“老克勒带侬兜马路”等特色阅读建筑人文行走,让孩子们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感悟城区精神与品格。街道将“梧桐汇艺”美育联盟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逐步培育了一支“学生人文领读志愿者”队伍,成为湖南街道富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湖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董伟说:“老建筑的活化利用,也在于传承城市文化记忆和脉络。从社区单位共治打造精品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到社区各人群自治参与精细化的街区治理,这样的志愿领读活动将形成富有特色的长效机制,让城市时时有感动、处处有温情、人人有归属。”

志愿“天团”来讲解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序厅‘照亮信仰的殿堂’,序厅中间为全国首个动态雕塑多媒体音乐展项,展现了‘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龙华英烈精神……”在龙华烈士陵园作讲解的,不是纪念馆的讲解员,而是由在徐汇的劳模组成的志愿讲解“天团”,劳模奖章在志愿者马甲上熠熠生辉。这个由徐汇区文明办、区总工会等组织的“跟着劳模做志愿”活动是徐汇区创新理论宣讲“新思汇”的一次生动实践。徐汇区劳模协会会长、全国劳模王海斌告诉记者,“讲解志愿行动就是徐汇劳模们学党史悟初心的实际行动。”

位于衡山路的百代小楼是徐家汇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这里有一批“汇青春”青年讲师团驻场志愿者,这些年轻脸庞的加盟,让这栋红色小楼成为“出新”更“走心”的文明实践阵地。据了解,首批志愿者有11人,包括“两新”企业青年、一线劳动者、高校学生骨干等,最小的是05后的少先队员。今年10月起,他们每周定期赴百代小楼作志愿讲解、红色宣讲等,在国歌唱响的地方汇聚青春之声。 本报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