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
崇明有山,谓之金鳌山。金鳌山坐落在崇明区城东,与“海岛名刹”寿安寺仅一墙之隔,南面濒临长江,占地21.1亩,是岛上唯一的土山。相传,早在宋、元时系人工所筑的一个形似巨鳌的土丘作为航海之标识。康熙七年重建,峰上建藏经处,山前凿池,山后植紫竹林。康熙十七年、十九年又相继建金凤亭、魁星阁、释此亭等建筑。关于此山,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清雍正十一年(1733),崇明人沈文镐参加殿试,中了探花,因一时兴起,在皇帝面前脱口而出:“微臣虽僻处小岛,但崇明面临东海,背靠长江,东有佘山捍卫海疆,西有狼山作为屏障,岛上还有金鳌山,山明水秀,确是个绝妙之处”。退朝后醒悟,自己闯了大祸,因为当时崇明实无山,为避犯欺君之罪,沈连夜赶回崇明,发动当地民工在一座形似巨鳌的土丘上挑成了金鳌山。金鳌山八景,即鳌峰远眺,绿水环亭,长堤新柳,清远荷香,庭荫丛桂,梅林积雪,后乐观鱼,古刹钟声。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崇明知县唐一岑,率军民英勇抗倭而献身,为祭祀唐一岑,于民国二十三年5月(1934)在鳌山桂树旁建纪念碑。
乾隆时,崇明知县范国泰曾作“金鳌山八景”诗,并请高手刻碑,现保存在“寿安寺”大殿四壁。
金鳌山,拾级而上,步道蜿蜒,绿树繁茂,空气清新。山有九峰,下凿莲池,池中有岛,岛上建亭,绿水潆绕,碧波漾动。在秋天的蓝天之下,山区走走,超然脱俗,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