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赵建平 往前看的摄影人 浙江小村打开“上海之窗” 民生“大礼包”升级扩容
第9版:长三角/示范区 2022-01-11

赵建平 往前看的摄影人

在淀山湖畔拍冰挂,赵建平自己也挂上了一身冰

“寒潮来的时候,淀山湖上的冰挂可漂亮了。”摄影人赵建平眼里的淀山湖,是“出片”的宝地,处处都是风景,没事他总喜欢到湖边兜兜,去巧遇一些画面,“前几天有雾,湖边一排水杉,雾低低的,像一幅中国画。”

从小在青浦长大,赵建平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我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录着她的发展,展望着她的未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以来,很多项目陆续开工,赵建平的脚步也没停下过。

作为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内第一个开工的互联互通项目,青浦东航路对接吴江康力大道,元荡路“横空出世”,打通了沪苏省界断头路,把两地40分钟的通行时间缩短为5分钟。作为“记录者”,赵建平闻风而来,在项目建设期间,五六次到现场踩点。“当时的路不好,走进去很困难,要穿过村子、穿过树林。”

从元荡桥到元荡慢行桥,再到正在抓紧施工的沪苏湖高铁,两年多来,赵建平对元荡湖上发生的变化了如指掌,当示范区发出“此间最江南”摄影大赛征集令时,他的作品《四龙汇》凭借对示范区两年变化的精准把握和美好寓意,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首肯,拿下了大赛的特等奖。这份荣誉对于赵建平来说,有些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变化,不仅发生在赵建平的镜头里。税务工作者赵建平日常做的是税务信息登记,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领域,他在一线感受到了示范区两年来的变化。“一体化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垒,要进行跨区域的尝试。这两年我们在国家税务总局的支持下,打通操作系统,企业办事更方便,反响很好。”赵建平举例说,以前在青浦的企业如果要跨域迁移到吴江或者嘉善,需要先在青浦办理注销手续,而现在只需要在系统里“把属性改一改”就好,“这就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让企业自由流动。”

赵建平也有遗憾。特殊时期,因为工作关系,他的日常出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更多记录的是发生在青浦的变化。“等疫情过去,或者等我退休了,自由了,一定要到吴江、嘉善走走,记录更多示范区里发生的故事。”

在示范区规划展示馆,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在馆内的大屏幕上展示,不少获奖作者停下脚步和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赵建平没有,他的视线落在一旁沪苏湖高铁的规划建设图上:红色的铁轨穿过雪落漾、穿过元荡,在江南连片的湖域穿行。“前几天我去元荡看过,高铁的建设推进速度非常快,湖里的柱子已经竖起来了。”尽管尚在施工,“高铁水上漂”的壮阔已经让赵建平心生向往,“往前看,精彩永远在前方。”

本报记者 毛丽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