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满足多胎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 延续“政协情”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无障碍建设水平需提升 允许用公积金交纳专项维修资金 上海要创办一流的职业教育
第8版:上海两会/话题 2022-01-22
政协委员:瞄准市场信号,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上海要创办一流的职业教育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今年政府工作中提到的这段话,受到了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集团第七○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冲的关注。在她看来,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促进校企协同育人。

上海作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近年来在院校设置与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陈冲在调研中发现,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技术技能人才的缺位,将使专精特新渠道变窄,最后只能集中在少数几个风口产业,甚至还会出现低水平同质化、恶性竞争局面。

让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招生

上海要创办一流的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适应时代和企业需求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每个专业的特点不同,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陈冲建议,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制度,让企业参与招生,从源头解决共同培养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和补偿制度,使企业真正感受到参与职业教育带来的红利。

让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

在陈冲看来,大力提倡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

陈冲表示,学校专业设置必须要瞄准市场信号、企业需求,应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培养目标研讨、教学计划制定及教材的编制,开设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产教融合课程。比如当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是企业适应时代发展、行业竞争的必然选择。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深,养老服务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就应大力培养数字化人才和养老服务业人才,这样既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填补了亟需人才缺口。

陈冲认为,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会培养出更多产业生产亟需的技能型复合人才,成为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经济繁荣的重要推手。

本报记者 方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