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未知的相遇”展览 本稿摄影 记者 孙中钦
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展览
从浦东美术馆望向远方
2021年,上海市美术馆名录上新增了浦东美术馆、艺术百代美术馆等12家美术馆,一共收录96家美术馆。上海成为国内拥有美术馆最多的城市。西岸美术馆、浦东美术馆等还被业界誉为“出道即巅峰”。据统计,2021年全市美术馆共举办950项展览,同比增长58.3%;2021年全年美术馆观众参观人次621万,同比增长52.9%,中华艺术宫、西岸美术馆、浦东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黄浦区东一美术馆成为当年观众人次TOP5。正在龙美术馆进行的“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等均为国外艺术家在国内首次举办美术馆个展,抢滩上海的背后,是上海在全球秀场中越发凸显的重要性。2022年起,上海黄浦区东一美术馆与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联合,将在五年内呈现十场来自乌菲齐美术馆馆藏的重大艺术展览。
大展览
中华艺术宫“日出东方”庆祝建党百年美术作品展、刘海粟美术馆“百年肖像”特展、陆俨少艺术院“红色印记”艺术文献特展、程十发美术馆“江山如画”毛泽东诗词主题作品展、上海徐汇区龙美术馆“回望与前行”特展等,从名家名作中串联起百年党史,以优秀文艺作品鼓舞人心。美术馆与国外重要艺术机构密切合作,开创新的合作机制,如西岸艺术馆与蓬皮杜中心的五年展陈合作;浦东美术馆与英国泰特美术馆的“3+1+2”合作。
上海活跃的艺术氛围,也成为全球艺术家登陆中国的首选秀场,龙美术馆的“比亚翠兹·米拉塞斯:对角线上的芭蕾”“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帕特·斯蒂尔”“乔治·康多:图像殿堂”,上海外滩美术馆的“约翰·阿姆莱德:再,再”,均为国外艺术家在国内首次举办美术馆个展,显示了国外艺术机构、艺术家对在上海首秀的重视。去年全年,当代艺术方向的展览占半数以上,展现艺术家对时代、对社会、对生活的深刻体察和个性表达。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上海香成摄影艺术中心“人参果”等,诠释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深邃与迷人。
不少美术馆立足本土,深入研究海派百年艺术的发展脉络,从清末的海派巨擘吴昌硕到当代海上大家陈钧德,再到活跃的艺术新青年,以海上几代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与群体展示,书写着海派美术的常与变,也充分体现出美术馆界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华艺术宫的“金石力草木心——吴昌硕与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百年见证——刘海粟与上海美专教育改革研究展”、程十发美术馆的“精艺报国——纪念程十发诞辰100周年艺术展”,朱屺瞻艺术馆的“赤心惟存——纪念朱屺瞻诞辰130周年艺术展”、刘海粟美术馆的“海派油画大师陈钧德艺术与文献特展”、上海鸿一美术馆的“姜建忠:作品1985-2021”,勾勒出几代海派美术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思考与实践,闪耀着海上美术绵延不绝的文脉精神。从去年12月28日至今年2月25日,以“喜欢上海的理由”为主题的“上海漫画艺术大展”在马利美术馆举办,这场大漫画视觉盛宴受到不同年龄的观众喜爱。
大美术馆
今年,中华艺术宫将迎来迁入新址10岁生日。作为上海最重要美术机构的上海美术馆,新的起点,也催生了全新的计划。“十年磨一剑,亮剑新十年。根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布局,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在新征程中实施‘大美术馆计划’,整合资源,打造海派美术新殿堂。”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介绍。10年前,上海美术馆从人民广场迁至世博会中国馆,中华艺术宫延续了上海美术馆的历史和职能。十年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启动创作大项目,创新文化大场面。
“以‘十年·海上风华’为主题,以描绘上海这座城市十年来的发展进程为内容,汇聚国内外最优秀的美术名家和青年才俊,创作一批新时代经典佳作,并以此为契机,打造城市‘创意大平台’。”陈翔说,为筹备本次展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不仅调动了全馆上下的力量,挖出了库房里较少展示的“宝贝”,并与多家国有美术机构通力合作,以期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上海美术家紧随时代变化,在创作观念、审美观念、表现技巧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和艺术创作成就。届时,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海派四杰”虚谷、任伯年、吴昌硕、蒲华的中国画作品,还可以看到油画、设计、动漫等多种艺术样式的作品。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