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 看视频
曹天钦,著名生物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蛋白质研究的奠基人。谢希德,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曹天钦和谢希德在英国结婚,同年秋冲破重重阻拦回国。从1952年至1986年,曹天钦、谢希德夫妇一直住在建国西路581弄2号134室。
学有所成回国效力
谢希德的父亲谢玉铭是中国物理学的先驱之一,曹谢两家为世交,谢希德与曹天钦是青梅竹马。谢希德从小体弱多病。1938年,17岁的谢希德罹患股关节结核,病愈之后落下终身残疾——右侧的股关节损坏,右腿从此不能弯曲。谢希德残疾了,曹天钦对她却是更加珍惜。1946年,曹天钦在准备去英国留学前向谢希德求婚,离别时他们畅想未来。之后,谢希德考上了美国史密斯女子文理学院,1949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理论物理。
1951年,曹天钦和谢希德双双获得博士学位。当时美国的杜鲁门政府宣布,在美国读理工科的中国留学生不能回国,但这不能阻挡他们回国的决心。在朋友的帮助下,曹天钦和谢希德以结婚为由,得到了去英国的“旅行证”。到达英国后,他们正式结婚。1952年秋,他们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冲破重重阻拦回到上海。回国后,曹天钦与谢希德迅速投入工作,曹天钦入职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谢希德出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此后,曹天钦致力于从事蛋白质和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谢希德则从事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的理论研究。
1987年,曹天钦在国外参加会议时旧病复发,这一倒下就是8年,谢希德每天在繁忙工作之外,还要精心照顾曹天钦。1995年,谢希德失去了一生挚爱,但她仍执着地投身科研、奔波于事业中。直到2000年,79岁的她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院士公寓”声名在外
从1952年至1986年,曹天钦、谢希德夫妇便一直住在建国西路581弄2号134室。建国西路581弄堪称“院士公寓”,这个只有37户居民的小区前前后后居住过24名院士。
建国西路581弄建于1936年,现代式里弄住宅,三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平屋顶,深红色涂料拉毛墙面,局部窗户有突出窗框。六幢住宅组成一个小区,每幢住宅前有小花园,室内具有浓厚的日本建筑风格。日伪时期,该建筑为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人员居住。1949年后,为中科院上海分院职工家属大楼。
曹天钦、谢希德夫妇在“院士公寓”居住时,谢希德每天上下班可以由小车接送,但谢希德很少坐学校配的小车。特别是自1978年任副校长后,谢希德坚持天天与复旦大学的教职工同乘“巨龙”班车。为了赶上早上7点前要开出的班车,谢希德必须6点起床。为了避免误车,她硬是备了6只闹钟催醒自己。
文 沈琦华 图 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