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
著名小提琴家谭抒真家中上二代都是木匠。有一天,父亲谭岳峰要儿子儿媳同回青岛去经营他开的一家药房。可谭抒真对买卖没有半丁点兴趣,便雇人代管,自己则爱好在药房的二楼练习小提琴,并开始自己制作小提琴。
谭抒真萌生制作小提琴的念想,缘于17岁时在青岛学琴时,有一次所拉的小提琴突然坏了,当地没人会修,无奈只能拿去上海修理。这一去一来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维修费又高达60大洋;而且回青岛后不满一个月,此琴又“拉坏”了。谭抒真深感拉琴者必须要学会修琴。于是,他想方设法托人从国外买来制琴参考书,订购了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在青岛,谭抒真参加了一支由外国人创办的业余交响乐队。在乐队16个成员中,他是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他结识了一位会制作小提琴的大提琴家德国人希尔勒。因谭抒真也想制作小提琴,他俩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话题而走得很近,经常在一起切磋小提琴的制作技艺。为了能制作好小提琴,谭抒真经常乘轮船去上海购买有关小提琴制作的参考书。他对小提琴的制作简直入了迷。
也许是天意,谭抒真在自家的药房里又结识了一位常来买药的顾客英国人皮契尔登。此人不但能拉一手好提琴,而且还会修琴。两人成了知己。皮契尔登送了许多英文杂志给谭抒真阅读,其中有本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专业小提琴杂志《斯特拉德》,其刊登的内容有小提琴演奏技巧、制作、修理等专业知识。谭抒真顿感耳目一新、眼界大开。
几经周折,谭抒真终于在青岛觅到了一种可以制作小提琴的松木材料。谭抒真有极强的动手能力,也得益于他祖辈中曾有人做过木匠的遗传因子,1935年,28岁的谭抒真在青岛完成了现存最早的由中国人制作的中国第一把小提琴。
在以后一个多甲子的岁月里,谭抒真除了演奏、教学小提琴外,还指导、培养了一批学生制作小提琴,推动了中国小提琴制作事业的蓬勃发展。他忙里偷闲,不断地亲手制作小提琴。直至2002年去世这一年,95岁高龄的谭抒真还制作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一把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