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甬沪
2022年首场“EFG”大学生科技创业天使基金评审,见识了名为“三兄弟”某项目的文化取向。暂且不论项目的可行性、成长性及持续性如何,“大哥”在介绍团队三个合伙人时说,我们是“发小”,引起了我的兴趣,当即也有专家问,什么是发小?噢!我们是同学!回答得干净利落。
同过学就是发小?看来创业者的理解蛮纯朴。什么是发小?望文生义也许似是而非,那么规范的定义又如何呢?查阅1989年、1999年版《辞海》都未见收录,于是再次斗胆“瞎三话四”一番:“发小”含有五个元素:居住之地相邻、父母之辈相识、儿时亲密相处、情感志趣相向、人生坐标相同。
晓春兄与蔡晶老弟这对创业伙伴可谓正儿八经的发小。两人的祖辈在奉贤头桥镇,一路相隔,一缕烟可跨两家;父亲们的职业尽管不同,但见面时总要聊上几句,母亲们也会不时地你捎点蔬菜来,我送点瓜果去,交往很多;穿开裆裤时撒尿拌泥,读书时从小学到中学期间,逃学开溜从不出卖彼此……
成年后晓春兄在体制内创业,蔡老弟自谋出路创业,其间也互有往来。五年前兄弟俩瞄准了酒店业转型商机,联手打造了一款聚会型细分酒店行业的创新项目,以“晶彩人生”为主题,丰富了中老年人的聚乐业态,很快成为领军性企业。当然,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可以不断地交错、交锋,最终总会在交流中交合、交汇,形成共识。同行们自然十分羡慕这对发小。
当然,成功的创业伙伴并不非限于“发小”的“两小无猜”,团队成员彼此间的志同道合、灵犀相通、取长补短更为重要。桂民、文其、耀明三位创业者虽非发小,但拜师“学车”的同学经历,与始于38年前的首次创业及今天的持续创业,让我们看到了创业成功团队的真谛。
上海老年社会来势之急,仅大华福利院所在的闵行区竟然有92%之多的老年人无缘进入院所的机构养老,这3位同伴有情结情愫情怀,三年前又毅然出资1200万元创办科技公司,专司“智慧养老”样板的构筑,在推广复制中获得成功,被中国老龄协会认定为“智慧康养”合作研发单位。如今他们推出“破养老围墙、聚数字智慧、享机构服务、乐长者开心”的社区全域性“养老”模式,打通了养老的“最后一步路”,创造出一款没有围墙界面的“机构养老”范式。缺位能补位、到位不越位、在位有作为的团队创业文化,既补上机构养老“缺床位”、补上社区养老“缺体验”、补上居家养老“缺服务”之短板,也为攻克当前养老市场痛点提供了解决方案,受到市区主管部门的肯定。
回到文前,对发小的认知,并不影响“三兄弟”项目之评判。当然如果创意中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比如,牛排并非西餐“专利”,又比如,牛肉部位与烹饪方式之认知;再比如,肉牛饲养环境、屠宰方式、切割程序与品味营养之认同,如果加上利用现代AI技术来个亲密接触,那么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相信文化的能力带给创业者的一定是非一般的能量与能级。
社会变革、城乡变迁、居住变化,抑或权势、地位、功利的冲击,“发小”可能会消失,但人生的三观取向难以撼动。于此,从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角度,我是投了赞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