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肖形印 感悟“小确幸” 申城探“虎”迹 做一盘“招财进宝” 上海人的春节词典
第22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2-01-28

做一盘“招财进宝”

□朱自强

过年做蛋饺一直是上海地区的民俗,蛋饺形色酷似金元宝,新年前做一些蛋饺,预示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财源广进,这是老一辈对新生活的美好企盼。

小时候,由于家贫,吃不起大鱼大肉,但每到过新年时,母亲总是要做些蛋饺。当时我们人小,大人们的美好心愿,我们理解不深,也不关心。在我的印象中,蛋饺是过新年才能吃到的佳肴,而且在母亲的手中,能变化出多种烧法,所以每年新年没到,我们就垂涎三尺地等待着。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蛋饺的各种烧法早已淡忘,但附着的一些情结和气氛却始终忘不了。

成家以后,身在外地,我也一直没有忘记过年做蛋饺的习俗。每到新年前几天,我总会去菜场挑上几斤肥瘦相间的猪肉。那时的菜场里不备绞肉机,都是回家自己用菜刀把猪肉剁成肉糜后备用。然后打上几个鸡蛋,再用两根较粗大的竹筷,朝一个方向使劲地搅拌,一定要搅出黏性后方可用。搨蛋饺就用一只铝制的汤勺就可。先在汤勺中放入一小撮猪油或豆油,放在炉子上,等把汤勺烧热润滑了,再舀入一调羹蛋液,转动汤勺,让蛋液均匀铺开,形成一块圆形的蛋皮,然后放入调过味的肉糜,把一半的蛋皮覆盖到另一边,在蛋皮的边上轻压一下,一只蛋饺就诞生了。

做蛋饺,看上去并不复杂,却是细工慢活。既要掌握火候,还要专心致志,舀蛋液、搨蛋皮、放肉糜都要一气呵成,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不是把蛋饺搨糊,就是把蛋皮搨破,成了开口蛋饺,既影响蛋饺的美观,又影响蛋饺的口感。每年做蛋饺自然是老婆的“专利”,她绝对是做蛋饺的高手,不仅手脚麻利,而且还精益求精,一个鸡蛋可以做上七八个蛋饺,个个有模有样,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黄澄澄的、嫩嫩的,还有些粉嘟嘟的,透出里面的肉色,堆在盘子里,一个个就像有生命似的。望着一盘盘码好的蛋饺,这是老婆最得意之时。

记得母亲在世时,蛋饺有多种烧法,但现在我没有继承她的“衣钵”,只会把蛋饺放汤。因为烧汤吃的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在汤锅里用老母鸡汤或猪骨头汤原汁,放入蛋饺,煮沸后,再放入一些细粉和菠菜等配料,随即上桌。这时,鸡肉白、蛋饺黄、菠菜绿,一筷入口,鲜香嫩滑,融合在一起,直入心头。我们把这道菜肴起了个富有创意的名字,叫“招财进宝”,既形象又有意境,久而久之,这道蛋饺汤就成了我家的“招牌菜”。

新年做蛋饺,就这样成了我家的惯例。每年锲而不舍,或许为了祈祷吉祥,或许为了往日的回忆,或许为了节日的点缀,或许为了纪念母亲,或许,什么也不为,就为了新年中,生活中延续下来的习惯吧。新年吃蛋饺,连同的是思亲念恩的情谊,心头又会滋生出一些温柔的力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