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仲源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上海解放以后,新泾地区的行政区划变化较多。从1959年5月起,新泾人民公社成立;1984年4月,就社设乡,成了上海县新泾乡。之后,新泾乡接壤长宁区的一些地域在行政上陆续划归长宁区。1992年,新泾乡全部划入长宁区。1995年,撤乡建镇,新泾乡改为了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
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报纸上看到一则长宁区新泾镇镇志编纂委员会发布的征集启事,征集反映新泾镇(原新泾乡、新泾人民公社)几十年(1949年——2010年)来具有历史价值的物件和资料。
新泾镇是我的家乡,我在新泾居住生活了五十多年,其中更有插队落户近十一年的历程。深深的乡情在胸中升腾——家乡编纂镇志,广泛征集史料,我理应热切响应,岂不是益事一桩!
2017年元旦后,我如约来到征集启事上联系人张先生的办公室,张先生告诉我,他是新泾镇文化中心(原称文化站)的文化干部,三年前他和已经退休的老站长受新泾镇党委和政府的重托,负责总纂《新泾镇志》。
我一一摊开在家整理出的老照片等老物件,张先生边看边露出欣喜之情。他告诉我三年多来,尽管已经收集到不少老照片、老资料,可是我的这些老物件,不仅充满“新泾元素”、反映出新泾人民公社成立以来各方面的点滴,有些是之前未曾收集到的材料,能填补一些“空白”!
比如我的插队落户通知书和会议通知等,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新泾公社接收七百八十多名“知识青年”的原始实物见证。从1969年开始的每年一本的“劳动手册”(即小工分簿),既反映出当年农村社员劳动记工的状况,又是我务农期间所从事的工作的简要记录;还有摄于1960年的“全家福”照片、我母亲上世纪六十年代所获上海市人民委员会颁发的“一九六五年五好职工”奖状、1977年我的“手扶拖拉机驾驶证”、妻子当年参加民兵训练“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英姿照片、1981年我从大家庭分户后的“户口本”(已作废的原件)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新泾人民公社一段历史中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个体的点滴。
前不久,张先生将刚出版的《新泾镇志》赠予我。《新泾镇志》上编中,有我的老户口簿、手扶拖拉机驾驶证、插队落户通知书及学习培训通知书、我母亲的奖状等资料图片。下编(村宅志)中,我家于1960年春拍摄的“全家福”照片收录在册。还有一些图文资料收录进了类似镇志副本的书籍《吾心归处——新泾民间记忆录》。
当年的新泾人民公社、新泾乡,到如今的新泾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我只是新泾镇发展历史中的一名匆匆过客,然而能在“镇志”留痕,让我欣慰、使我感慨。由衷希望我的家乡在新一轮的社会改革发展中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