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青年漫画家 虎年贺新春 上海木偶剧团开启光影魔盒 马兰花为何花开不败? 吃幸运饺子 添新春年味
第12版:文娱 2022-02-05

马兰花为何花开不败?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大年初四、初五两天,熟悉的童谣在马兰花剧场响起,新版经典儿童剧《马兰花》(见右图)连演四场,为孩子们的虎年新春增添一抹亮色,更为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成立75周年献上第一份贺礼。自1956年首演到2016年复排,直至今日,儿童剧《马兰花》见证了中福会儿艺的整个发展历程,陪伴了几代观众成长,更绽放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成为全球儿童共同喜爱的优秀儿童剧。一朵“马兰花”,缘何如此花开不败?

昨天两场演出,马兰花剧场里座无虚席。中福会儿艺院长蔡金萍解释:“像《马兰花》这样的经典大戏,最适合合家欢的春节。对孩子们来说,第一次看,这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好戏;对家长来说,小时候看过,现在带着孩子再看,有一种别样的‘忆童年’的情怀。”

要吸引当代青少年,经典也须与时俱进。2016年复排时导演刘安古便对剧本进行了不少修改,近几年的演出更是边演边改:“考虑到观众是小朋友,我们压缩了剧本,去掉了一部分开头的背景介绍,将时长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另外,对于反派角色老猫、大兰的剧情,我们也做出一些调整,在传承原版真善美主题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更加适应当下审美,更易于小朋友接受的改编。”

《马兰花》是中福会儿艺首任院长任德耀的成名作,是新中国儿童戏剧作品的代表作,也是被国外翻译版本最多的中国儿童剧。“从1956年首演至今,《马兰花》的演员已经换了五六代了。”蔡金萍介绍说。

复排版《马兰花》的导演刘安古,也是第一任“马郎”的扮演者。从演员转为导演,刘安古考虑的不仅仅是剧目传承,更要培养新生代的儿童剧演员,“创作过程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我都花在指导演员表演上了。”昨天舞台上,从刘安古手中接过“马郎”一角的,是青年演员时佳。坐在台下观演的初代“马郎”,对于台上这位新“马郎”的表演也给予肯定:“2016年复排版首演的时候,时佳的表演还比较稚嫩,经过这几年的磨炼,他的演技也有了显著提升,进步相当明显。”

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一代又一代优秀儿童剧创作者的涌现,为儿童剧经典提供了发展传承的肥沃土壤,终让这朵“马兰花”花开不败。

据悉,《马兰花》之后,马兰花剧场还将上演《皇帝的新衣》、萌宠王国之《逃家小兔》、《奔跑吧!小象》、《巴黎圣母院》等剧目。

本报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