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新华社
扫码看本报独家专访“雪长城”塑形师
苏翊鸣在坡面障碍技巧赛为中国书写历史之际,不少观众注意到,“小栓子”飞檐走壁的身影下,是万里长城造型的坡道(见右下图)。这些中国代表性的符号为什么会出现在北京冬奥会的赛道?制作“雪长城”源自什么样的灵感,又遇到哪些挑战?本报特派记者独家专访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塑形师德克·舒尔曼(见右上图),请幕后人物来揭晓答案。
赛道塑形
德克年轻时就在雪场飞舞,是德国第一批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待到考虑退役后的发展时,他觉得这项运动虽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但高质量的滑雪公园和训练装置却很少——何不妨自己建立团队,来为更多的运动员提供服务。随着坡面障碍技巧进入冬奥会的竞赛项目,赛道塑形的需求大大增加。
说干就干?且慢。雪场塑形师,听起来是跟雪打交道,但在这之前,需要许多专业知识的积累。退役后,德克去学了木工,又干了一段时间建筑工程师,才招募人员,包括电焊和链锯方面的专家,组建起自己的塑形团队。
对团队的前景,德克很有信心。他解释,坡面赛道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自己有过相同的经历,能在塑形过程中感同身受,清楚运动员会在空中做什么动作、会在哪个位置落地,如何保证高质量的训练和比赛。
实地探访
云顶滑雪公园,承办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两个分项共20个小项的比赛。对坡面障碍技巧项目来说,赛道设计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凭借在包括平昌冬奥会在内的世界大赛赢得的口碑,德克的团队受邀来为北京冬奥会的赛道设计塑形。
冬奥会的坡面障碍技巧赛道设计,都会尽可能与举办国的文化相关联。2014年索契冬奥会,赛道的障碍区就惊现俄罗斯套娃的造型,令人印象深刻。头脑风暴时,德克提出可否将中国的万里长城搬进北京冬奥会的赛道?这个大胆而有趣的想法,让团队非常兴奋,并立即开始设计草图。
“4年前,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提案。结果,国际雪联和国际奥委会看了都觉得好。”德克说,“这样,我们就拿到通行证,可以制作‘雪长城’了。”
问德克,为什么是长城?他解释:“因为在我和其他德国人的印象中,万里长城是中国的符号之一。”而从技术上讲,塑形主要是为保护选手免受强风影响,“多风的情况下你想待在哪里?墙后是吧。这就是把赛场设计为长城的原因。”
初稿提案时,德克还没见过真正的长城,为了能在雪上制作出逼真的“长城”,德克和他的团队去北京攀了长城,“我需要去触摸它,感受它。”
真的登上万里长城,望苍茫大地,德克也发出谁主沉浮的感叹,“我很高兴能将中国的传统建筑与新兴的雪上运动结合起来。”他仔细研究了城墙的流线、角度以及砖块垒砌的方式,然后,将这些元素艺术性地复制到坡面赛道上。比如在第三赛段,城墙边有一段波浪造型,因为他发现真长城的尽头一路延伸至海边。
中国团队
观众还有一个疑问,这座“长城”不怕化掉吗?德克解释,这要感谢天时的助力——张家口云顶赛区的气候非常适合“雪长城”制作,在冬奥会举办的季节里,气温较低,气候干燥,能保证“雪长城”又硬又干,不轻易融化。
德克和他的团队先试制了一条200米长的“雪长城”,以检验它的效果。然后,从1月5日起,正式开启赛道塑形。长城之旅收获颇丰,德克将烽火台也融入“雪长城”的造型中(见左下图),“那是万里长城建筑的一部分,我发现这个造型若搬到赛道,对运动员来说是很棒的。”
云顶滑雪公园的中方设计师,与德克的团队亲密合作,完成坡道塑形前期的土方工程和基础的压雪造雪。德克说,双方合作过多次,对中方团队的能力非常信赖。像烽火台的设计,初稿怎么看都不满意,德克请教中方团队和在中国认识的朋友,后者在很多细节上提供了建议,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建筑特色并完成定稿。
当云顶赛区正式投入使用,眼前逶迤的,是一条非常漂亮又蕴含中国文化的坡面赛道。它还有许多实际的功效。比如起点处的“雪长城”为运动员遮挡高海拔强风,跳台处的波浪线条能够配合运动员做动作,烽火台让选手跳跃时有更多发挥的余地。当世界顶尖的运动员们沿着640米长的坡道驭风滑行之际,真有“指点江山”的感觉。
独一无二
夺得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银牌的中国选手苏翊鸣对“雪长城”赞不绝口,“这可能是我滑过的最好的赛道,让你放心去尝试一些更难的动作。”国际雪联则赞道:“这是技术最先进、设计最周密、最令人惊叹的坡面障碍技巧赛道。”
德克透露,在他22年的雪场塑形工作中,“雪长城”赛道是首次获得一致好评的,无论运动员、赛事组织者还是观众,这让他也有些意外,回顾团队作品,平昌冬奥会的很特殊,但北京冬奥会的坡面赛道,是独一无二的。“是第一次,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幕后人物说,“这条赛道只属于北京冬奥会。”
特派记者 金雷(本报张家口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