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镇五星民宿城边森舍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中兴镇五星民宿海岛人家
“开始以为开民宿很简单,后来发现草率了,前不久我居然在研究怎么去买头长颈鹿来吸引客人!”新年伊始,崇明中兴镇一位民宿主向记者述说了一个“出门想买自行车,结果买回法拉利”的故事。他是近年来加入崇明民宿热潮中一员,收获很多,困惑也不少。幸运的是,中兴镇近期成立了民宿协会,并出台了崇明首份镇级民宿扶持政策,有望解决“开民宿要买长颈鹿”之类的困扰。
做好民宿 没想象中简单
王利是崇明中兴镇崇明1号庄园民宿的经营者,他的民宿以及附属地块占地50多亩,堪称半个度假村,在崇明这么大规模的民宿也非常少见。老王是本地人,少时离家创业,在市区生意做得很不错。原本1号庄园是他私人宴请招待朋友的地方,并不对外开放,后来崇明举办花博会,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于是动员老王把周边几栋宅基房盘下来改成民宿,支持家乡振兴。
老王投入巨资,打造了这一心目中的理想乐土,将周游世界看到的奇思妙想都融入其中,但后来他发现,经营这一副业比主业都要累,而且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要做好民宿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从被服务者,变成了服务者,老王的心态就要转变,不仅要亲自驻店招待客人,还要想方设法让客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了提高住宿体验,老王甚至想在庄园里开一个动物园,在网上查起了怎么买长颈鹿。“后来我及时打消这个念头,因为实在太麻烦,也是觉得一味投入不是个办法。”老王说,他的故事就像是“出门想买自行车,结果买回法拉利”。因为没有经验,投入难以控制,而产出回报又太慢,如今他的最大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但依旧决心把民宿经营好,让自己的理想家园变成现实。
而在中兴镇的另一边,“海岛人家”民宿主人彭践,则有着另一个困扰。经营民宿13年,他一手打造的四栋民宿已经连接成片,但门口的道路却非常狭窄,河道没有护栏缺乏灯光,不久前就有客人喝醉酒掉进了河里,幸好河水不深没有大碍。彭践说经营民宿多年来,遇到了许多类似细节上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而中兴镇民宿协会成立,让他看到了希望。
成立协会 为发展持续“加码”
彭践所说的民宿协会,是今年1月18日中兴镇党委政府整合资源,在区域内成立中兴镇民宿协会,并颁布崇明首个乡镇层面的民宿奖补政策,为产业发展持续“加码”。民宿协会的成立将为辖区内民宿主的合作发展搭建平台,而更让业主们感到振奋的是,成立大会上,中兴镇结合市、区相关政策要求,首次发布“促进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
打造具有中兴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圈,助推辖区内民宿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此次发布的办法共分四“化”十条,从民宿集群化发展、专业化服务、品牌化经营和差异化竞争四个方面,简明扼要地为民宿从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
比如在集群化发展方面,中兴镇明确对有5幢及以上民宿的集群区域,优先对民宿周边的道路、绿化等人居环境进行统一改造提升;对市、区级五星级和四星级乡村民宿的民宿集群,在星级提升奖励的基础上,按照集群规模,提高相应的扶持奖励标准。此外,中兴镇还发布了周边文旅资源的推荐指南,将附近好玩的去处整合在一起打包提供,让民宿经营者不再需要操心为客人找地方游玩。与此同时,协会也成为了镇内民宿主交流学习的平台,在经营中获得的经验教训都可以在这里分享学习,能让后来者少走弯路,也能帮助先行者实现突破。
今年年初,《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正式发布,明确了崇明打造世界级生态岛的过程中,发展民宿产业将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郊野旅游的重要方式。借着花博会等利好,崇明民宿已经突破千家,高品质的星级民宿更是遍地开花。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崇明宾馆酒店、民宿等住宿和团队餐饮企业共接待游客62.73万人次,民宿几乎天天客满。在好政策的支持下,崇明民宿已形成上海最大规模产业集群,成为了绿色生态岛上闪亮的文旅金字招牌。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