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
在家门口享受上海优质医疗资源 如皋 暖棚青菜喜丰收 向世界展现“只此青绿”之美 还没下车,就找到工作了!
第14版:长三角/万象 2022-02-22
这趟返浙列车开出4269个招聘岗位

还没下车,就找到工作了!

列车招聘会现场 王树成 摄

“一个月4500元,一天工作8小时,每加班3小时按半天工资计算,缴纳五险,包吃包住……”2月18日下午1时许,在广州开往宁波的k210次列车上,来自云南宣威的老董细细琢磨着眼前的招聘岗位需求。

“您放心,我们开出的薪资都是实打实的,一上班就能拿到这个薪水,如果加班多,钱就会更高。”一旁,来自浙江德清县的浙江中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人员高飞飞忙不迭解释。

一场专为返浙务工人员准备的流动招聘,在这辆绿皮火车进行。途经韶关、赣州、吉安、鹰潭等广东、江西的劳务输出地,旅客满座达1400余人。车上,来自杭州、宁波、衢州、湖州四地的9家企业前来招聘,提供59个工种4269个岗位,诚意满满。

绿皮火车上填企业报名表

老董相中的岗位,是中特智能的普通工作员,主要从事产品打包工作,是企业发布的5个岗位中薪资、入职要求最低的。“我没啥技能,年前在浙东一家企业做仓库打包,计时算钱,18元1小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干下来,有点吃不消。”家里三个孩子,最大的女儿正在上大学,每年要为子女攒出5万元学费,看到企业开出的同岗位条件,他有点心动,索性坐了下来,当得知企业就在杭州旁边的德清时,求职的想法又坚定了几分。“我来浙江三年,就只去过杭州两趟,原来德清就在旁边呀。”

“没想到目的地还没到,工作就找到了!”大年十六的凌晨2时28分,老董和妻子从老家云南出发,先是乘上开往浙江金华的绿皮火车,经过31个小时抵达金华火车站,再转乘k210火车继续前往宁波。老董一边在企业报名表上仔细填写个人信息,一边回复:“我跟妻子商量下,要来就跟你们打电话。”

月薪最高达1.2万元

这样一场开在绿皮火车上的特殊招聘会,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客运段和浙江省总工会举办,来自杭州、宁波、衢州、湖州四地的9家企业前来招聘,提供59个工种4269个岗位。

在德清县总工会的带队下,德清钟管有5家企业来到现场,是参加招聘会中队伍最庞大的,一共推出32个工种,约400个岗位,其中月薪最高的达1.2万元。

“绿皮火车空间狭小,能够容纳的招聘企业不多,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能够对接到有实际需求的务工人员,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种宣传。”德清县钟管镇工会专职副主席徐金松告诉记者,当天发放企业招聘宣传单700多张,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1人。

扩大规模助力“共富”

列车招聘会的举办,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客运段甬广车队党总支书记陈美芳全程参与。她曾在k210次列车上工作20多年,在交流中发现很多乘客来自广东、江西,每年春节后都会坐这趟车前往浙江务工,有时候因为信息不对称,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又坐着这趟列车折返老家。

“去年春节后,我们在这趟列车上举办了首场列车招聘会,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今年我们想继续扩大规模,让这趟列车成为企业和务工人员真正的桥梁纽带。”陈美芳表示,这一想法得到了浙江省总工会的支持。来自省市县各级工会的志愿者团队和劳模团队也出现在了车厢里,积极分发宣传资料、耐心解答咨询等。

“尽管招聘企业从去年的4家上升为9家,招聘岗位也从2000个跃升到4269个,但这还远远不够。接下来我们还会在列车服务台设置‘招聘信息栏’,常态化提供招聘服务,还会坚持将这个列车招聘会开下去,让外来务工人员在浙江共享发展成果,助力‘共同富裕’。”陈美芳说。

据统计,当天前来各家企业咨询招聘的旅客达204人,初步达成用工意向90人,不少求职者表示留好了企业的联系方式,也会把合适的机会推荐给身边人。

本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沈晓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