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广告 二十八年资助超十亿元 太爷爷用这台相机拍下了重要情报 05后少年用大数据解读历史
第7版:上海新闻 2022-03-02

太爷爷用这台相机拍下了重要情报

祖辈留下“永不消逝的电波”,后代子孙铭刻在心

孩子们仔细端详秦鸿钧烈士使用过的柯达照相机

这是一台相机和一个家族四代人的故事。这更是一个隐秘而伟大的爱国故事。

“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活动前天来到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当二年级男孩秦翊凯和一台出产于20世纪30年代的柯达相机在学校礼堂相遇时,让人不得不感叹时光流转的奇妙——男孩的太爷爷,正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人物原型之一,解放前党的地下工作者秦鸿钧烈士。这台相机,则是他获取情报的得力助手。1949年3月17日,就在距离今天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不远的新南里,他发完最后一组密电码后,被十几名特务带走,不幸遇害。万幸的是,同时被捕的妻子韩慧如越狱成功。解放后,韩慧如成了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校长,也将这台珍贵的相机,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

经历岁月沧桑,但眼前这台相机保存完好。它机身主体由金属外包皮饰制成,外侧的支架仍然光亮如新。当年,这种折叠式皮腔相机操作简单,拍摄时平视取景、目测对焦,具有便携、声响小的特点,很适合用于秘密拍摄、探取信息之用。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陆培贤介绍,学校近几年都会组织学生给秦鸿均烈士写信,以书传情传承红色电波精神。在一大纪念馆宣讲员的讲述中,孩子们真切地了解到秦鸿钧烈士的勇敢和聪慧。煤球箱藏电报收发机,竹竿藏天线,火柴盒藏电码情报,这些开展地下工作的巧妙做法令同学们肃然起敬。令四(4)班马尧窈特别有感触的是,当年,秦鸿钧只身前往前苏联学习,仅带着一张手绘地图就出发了。组织要求不能乘坐交通工具,他就徒步前往。“真不敢想象,秦爷爷一个人夜里出发,走那么远的路,还不能坐车,不像现在,除了有各种便利的交通工具,还有导航为我们指路。”马尧窈说。

“虽然没有见过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但我知道他们都是特别了不起的人。很早之前,爸爸妈妈就告诉我要向太爷爷、太奶奶那样不求索取但求奉献。”秦翊凯说,这是他们家的家训。这段时间,他正在读太奶奶韩慧如的回忆录《真正的共产党员》,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太爷爷当年被抓后,在同时经受三种酷刑的情况下也没有向敌人屈服。

前一阵,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申城引来观剧热潮,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秦鸿钧烈士的孙子、秦翊凯的爸爸秦岭也带全家人去看了。秦岭说,他如今就像当年自己的父亲一样,开始给儿子讲述那些过去的事,一则让孩子对祖辈有更立体的了解,二则也启发孩子乐于奉献,用实际行动缅怀祖辈。

本报记者 陆梓华 通讯员 王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