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易蓉)作为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期盼中的龙头、慈善组织中的头雁担当,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走过28个春秋。记者获悉,基金会创新建设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枢纽型社会组织,汇聚教育公益行业各方力量,自1993年9月至2020年12月底,基金会募集资金(含实物折算)累计共10.25亿元,累计增值收入为6.41亿元,资助总额为10.49亿元,设立并形成了如“曙光计划”“晨光计划”“阳光计划”“星光计划”等诸多品牌项目,助推上海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据了解,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由市教委发起成立的市级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基金会以募集资金为基础,以资金增值为重点,以资助教育为目的,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基金会积极谋划转型发展,探索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打造以公信为基础、以资助为导向、以项目为示范、以理念为引领、以服务为支撑、以智力为资源的行业标杆和公共平台。
以复旦大学“玖园”项目为例,基金会作为社会力量的一方,参与《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建设,对该项目予以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与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复旦大学形成合力,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青少年课外教育基地建设。对“玖园”二期工程予以500万元专项资助的基础上,基金会依托自有公募平台,积极发挥枢纽联合作用,携手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共同发起了“点亮一颗星闪耀玖园星空”小额众筹计划。基金会作为平台枢纽,积极链接各联合发起方及支持单位,形成了“大额小额齐头并进、政府学校携手共建”的筹募新局面,参与人数超2000人,募得善款逾人民币130万元。
进入新时代,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进一步明确“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发展大局、服务社会治理、服务政府、服务群众、服务同行的枢纽平台作用,积极为同领域内的社会组织搭建交流平台、反映共同诉求、整合有效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同时注重科学研究,发挥智库作用,研究探索本市教育类基金会的发展路径及未来发展方向,发挥枢纽型教育类基金会集聚、辐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