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文化代表” 聊文化 立足制度层面推进法治建设 应对老龄化社会  完善医疗护理体系 让每一滴血发挥最大作用
第5版:全国两会/话题 2022-03-04
周汉民委员建议大力倡导精准用血

让每一滴血发挥最大作用

■自国家2018年全面取消互助献血后,基本依靠志愿者无偿献血,血液和血液制品供不应求。“只有珍惜有限的血液资源,科学、精准使用并产生最大功效,才是对志愿者的最大尊重,进而鼓励更多人加入献血者行列。”

■从理念上,继续加大对科学、精准用血的指导;从制度上,引导医院完善精准用血的方案;从技术上,加强精准用血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支持。

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自国家2018年全面取消互助献血后,基本依靠志愿者无偿献血,血液和血液制品供不应求。这一现象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周汉民的关注,他带了一件有关提案出席全国两会,建议大力倡导精准用血。“只有珍惜有限的血液资源,科学、精准使用并产生最大功效,才是对志愿者的最大尊重,进而鼓励更多人加入献血者行列。”

周汉民委员在提案中介绍,目前无偿献血的主力人群年轻人减少,献血者数量和献血频次的增长,难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的上涨;常态化防控下的疫情隔离管控措施,给血液采集和日常供应保障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用血“吃紧”的血液供需矛盾时而发生;精准用血的临床实践仍需推进,医院由于软硬件条件所限和周转率的压力,在精准使用血液的内部制度流程管理方面尚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如何加强精准用血?周汉民建议:

从理念上,继续加大对科学、精准用血的指导。加强对病人血液保护围术期血液管理和精准用血的教育普及,针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出台规范,加强指导。对一些典型病症输血治疗尤其是大量用血时的血液成分使用与发放制定精准的输血指南,确保有效使用血液资源。

从制度上,引导医院完善精准用血的方案。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医院,明确精准用血的要求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操作方案,优化管理流程,改进影响精准用血有效落实的软硬件条件。此外,对每一个输血处方的适应症、输血品种数量和输血后效果进行审核跟踪。如目前手术中凝血样本送检和输血处方从下达到血制品送到耗时较长,时间延误一定程度上导致输血决定不够精准。对此,医院可以合理配置凝血检测场所,根据检测结果快速决定所需输血品种及数量,且血库的血液保管设备也可适当靠近临床区域,从而能够及时取用,对容易产生短缺的血型,应适当增加冻存储备。

从技术上,加强精准用血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支持。一方面,研究并推广先进手术技术以减少出血,鼓励对围术期的多种血液保护措施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研究,尤其对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精准输血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和普及。以先进手术技术为例,微创手术技术和自体血回输技术都大大减少异体输血需求且同时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由于成本考虑等因素,相当数量的这类先进手术技术还不能充分利用,应适当扩大医保覆盖范围,降低手术成本,促进血液节约。

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临床精准用血相关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完善相关技术产品上市的“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制定鼓励精准输血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周汉民强调,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要建立精准用血的大数据平台,整合医院、血站、政府部门等相关数据,实现血液信息全流程可追溯和监测以及血液资源的共享,根据患者的病情、检测数据等多方信息,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推荐个性化用血方案,为病患提供精准用血量,让每一滴血发挥最大的作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