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准备夜航出击
枕戈待旦
“随时能飞,随时能战”,是各国空军追求的目标。尤其夜战司空见惯的今天,航空兵反应水平如何,往往决定战局走向。本文作者就曾亲历复杂的夜间战斗起飞考验。
30分钟准备
那是初春夜晚,外面已经电闪雷鸣,我团的昼间战备值班结束了,飞行员回空勤灶吃饭。突然,战斗起飞命令传来,我们很意外,团里只担负昼间战备值班,夜间有兄弟的夜航团负责。当然,命令来了,没啥讨价还价的,我奉命单机起飞,这是基于夜间复杂气象难以编队,只能单机出征。那时候,我们的夜航技术只是阶段性(而非常年)保持,每次夜航前至少给飞行员3天的地面准备,而这次给我的才30分钟,关键是夜间座舱设备使用与昼间不同,对飞行员要求很高……
还算顺利,战机发动机起动后,我接通相关电门、开关和把手,全程检查好几遍。我的原则是“宁慢勿乱”,一旦设备使用有误,升空后出毛病可就来不及了!当飞机滑上跑道,天地已是昏黑一片,根据塔台命令,我加满油门,松开刹车,飞机带着“左红右绿尾白”三色航行灯标识快速离陆。
“光屏”干扰
当我全力保持飞行状态时,飞机左右两侧各出现一面“光屏”,左边红色,右边绿色,大小也不相同觉。原来,这是飞机进云了,厚厚的云层折射了飞机“左红右绿”两盏航行灯的光线,且不同颜色光线穿透力不同,形成的“光屏”面积也不同,很容易让飞行员产生“倾斜错觉”。
果然,我当时就错觉了,感到飞机有右90度坡度,座机形同“左机翼冲天,右机翼朝地”,侧立于天地之间,自己的头也向右倒去。不假思索,我条件反射般向左猛地压杆,要把飞机改平,其实反倒把飞机变成了左90度的坡度。此时,飞机因升力倾斜太多,不仅无法保持直线飞行,还因为克服不了重力影响而无法上升高度,整个转入下降状态。好在我马上意识到错觉,紧盯座舱仪表中的地平仪,奋力向右压杆,真正把飞机改成平飞。
过了好一阵,地平仪指针告诉我的座机恢复平直飞行,可“黑幕”和“光屏”总让我的潜意识觉得是“侧躺”在天地之间,就好比一个人把头歪着跑马拉松,那种别扭真难受。麻烦不止于此,空中气流越来越大,飞机颠簸得很厉害,我还看见蓝色“火蛇”不时地从座舱前风挡窜出,耳机中还伴着刺刺啦啦的无线电噪声,仿佛那些“火蛇”随时会爬进来。这其实是静电火花,系飞机金属机体和带电的云层猛烈摩擦产生的,且只有夜间穿云时才看得真切。
完成任务
不知过了多久,我眼前突然大亮,红绿“光屏”瞬间消失,飞机也忽地自动“搬正”,我终于穿出滚滚乌云,进入清亮纯净的晴朗夜空。
皓月当空,星光闪烁,我仔细判别方位,迅速进入待战空域,在地面指挥所引导下,按照空中搜索的要领,像篦子梳头那样认真搜寻,捕捉到可疑的空中目标……完成任务后,指挥所就近把我引导到一个备用机场降落,因为原来起飞的机场因雷暴雨关闭,加上我留空时间长,剩余油量已经不多,也飞不回去了。
几天后,我团得到上级通报表扬,因为我们反应迅速,超条件起降,是整个当面机场唯一战斗起飞的部队,并且查明了不明空情,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紧急任务。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