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台上的菜补货变慢了?”
“订单下得越来越早,菜到手中越来越晚。”
“我是不是也要多买一些囤起来?”
受新冠疫情影响,有的市民身处封闭管理的社区,也有市民正配合健康管理,在各大平台“抢菜”成了最近不少上海人的日常。
本期《十分上海》试着用镜头解答网友的“灵魂拷问”——要不要囤菜?直击这场特殊时期的“保供战”。
第一站就来探“仓”
在松江区辰塔路的叮咚买菜果蔬分拣中心,生产主管周波穿梭在一排排货架与一条条流水线间。确保这个占地2.3万平方米的仓库有条不紊,才能让食品安全地送达千家万户。
到货、验收、存储、加工、分拣、中转、发货……看着仓库中货来货往,周波介绍:“这里日均产量75万件以上,是平日的1.5倍至2倍。工作人员约500人,每天有200多辆车次负责收发,这比往常多了近5成。”
加班加点、社会招募、劳务外包,平台正努力通过各种手段补充人力的缺口。“为了满足市民需求,像土豆、萝卜、花菜还从500克的包装升级到了1000克。”周波说大家有信心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第二站来瞧一瞧“配”
在晨塔服务站,分拣区工作的配菜员“忙到飞起”。“压力最大的就是夜班。”站长刘振坦言,“仓库送来的食品到这里需要配货,提前分拣好才能送。”
疫情影响造成的订单激增叠加人手不足,让刘振“压力很大”,“有员工需要在社区进行核酸筛查,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扩充人手,特别是夜班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刘振也在用户群中收到许多鼓励。“订单无法及时送达,‘抢菜’结果常常‘秒空’,这些问题都有收到,但市民抱怨很少,如果延误了我会解释,如果补货了我也会提示,大家相互理解,菜可能迟到,但一定会到。”
跟随小哥一起“送”
近来送货的频率比平时翻了倍。送菜小哥一旦发现订单配完货,把电瓶车挂满大包小包是第一步,拟定送货路线是第二步,第三步则是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小区能进哪些小区不能进。
在配合核酸筛查的小区门口,送菜小哥郝清洲电话通知用户货已送达,尽管比预计时间晚了两小时,对方也表示能够理解。刚挂掉,电话又响了起来,原来是有用户来催,郝清洲说:“他已经等在小区门口,还好我下一个目的地就是那里。”
“下一批送完还不能休息,现在干到11点是常态。”郝清洲说,他已经有些习惯了,“市民能体谅我们的难处,知道送的人不够,但也知道一定会收到,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能为上海这座城市正常的运转出一份力,我很自豪。”
有市民给“上海发布”留言,直言“菜很多不用抢,就是小哥有点难抢”。看完视频,你也一定能理解这段话获得高赞的原因了。谢谢!为城市保供奋斗的每一个人。
本报记者 萧君玮 孔明哲 董怡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