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封控首日,上海港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实景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位于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城集聚了数千家中外金融机构,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10余家金融要素市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半壁江山,在封控管理期间如何确保各项业务正常开展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昨天,A股市场、期货市场等均运行平稳。为了应对疫情,位于核心枢纽的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核心部门提前封闭工作
“正常开市就是最好的例证。”
昨天上午,坐落于浦电路上的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期权品种也正常交易,结算、交割等业务与平日无异。
上海期货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早在3月上旬,由交易、结算、监查、技术保障等核心部门组成的团队就已进行集结封闭,后续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又制订了周密的轮班方案,形成了核心封闭运维+日常驻场办公的紧密配合,确保市场交易的平稳有序运行。
作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指定交割仓库,上港物流金属仓储(上海)有限公司(下称“上港金属”)也较早便做好了准备。“为确保现场生产平稳、有序地进行,公司自3月21日起开始执行闭环管理,根据作业工种等性质将现场作业人员分为A、B两个班次进行轮班作业,以确保班与班之间不接触、不交叉。”上港金属相关负责人同时称,依托上港云仓App的掌上营业厅功能,提货司机可以远程办理提货手续,减少了营业厅人员聚集,营业厅同时在场人员不超过10名,线上线下确保正常交割。
对于期货公司来说,如果全部人员非现场办公,将会对交易系统运维保障及中台服务响应效率产生一定影响。“为应急响应等级要求,大楼实行了48小时封闭管理。为确保业务不间断,关键岗位被分成AB双组,重点岗位人员提前进驻办公大楼,驻扎并食宿于公司,保障系统稳定运转、客户交易体验如常、投资交易正常开展。”某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
作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之一,上海黄金交易所不仅在同城建有多个备用控制中心,也在异地建设了灾备中心,确保各类业务哪怕在极端环境下也能有序开展。
“新一轮管控安排将对上金所位于浦东地区交割仓库的实物供给带来短暂影响。为应对此突发情况,我所立即对3月28日上海的部分黄金运输计划作出了相应调整,协调运输力量,加大了从长沙、昆明等重点交割库调往深圳等地的运力,进一步保障重点地区的会员单位黄金交割出库。”上金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上金所紧急调派工作人员连夜值守交易所,保证安全在岗,设置一岗多人备份等机制,确保人员机动灵活。针对关键业务岗位,制定“最小化运维和支持人员名单”应急班组,班组人员7*24小时轮岗常驻上金所,确保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的正常运作。
随时以办公室为“家”
自3月以来,在上海疫情防控形式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上海的基金公司也开启了应急预案。最小化现场办公,AB轮岗、7*24轮流值班……已经是过去一段时间上海基金从业人员的常态。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浦东浦西轮流管控,部分员工一旦进入公司就意味着至少要进行8天封闭生活。为了基金行业的平稳运行,昨夜,很多金融工作者成为了逆行者。
中信保诚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席行懿上周一直驻守在公司,周末才回家。得知上海采取新的疫情防控措施,她简单收拾了几件替换衣服,把两个孩子交给丈夫和老人照顾,27日晚上又返回了位于陆家嘴国金大厦的办公室。
中信保诚基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从3月7日那周开始,自己的同事们就已经将行李箱放在办公室了,预备着随时以办公室为“家”。“疫情绝不能影响客户服务质量和体验,也绝不能影响运营和风控效率。”
在云端,上海金融要素市场也依旧活力澎湃。
挂牌、尽调、举牌、竞价、签约、结算、出凭证……上海联交所上海交易总部,一切业务如常推进,就和疫情发生前一样。不同的是,这些都是在上海联交所云端平台“沪联天下”实现的。运用数字化、云服务、区块链技术,上海联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沪联天下”实现了线上交易一体化云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服务市场主体、保障业务开展。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人可以不到交易现场,通过登录公共资源“一网交易”门户或公共资源App,远程完成线上投标和开标,实现了市场主体交易过程零次跑,为市场主体办事提供便捷。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零接触”线上金融服务产品助企纾困,助力满足企业客户和其他各市场参与主体的金融需求。为降低疫情影响,上海环交所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疫情防控期间轮岗值班和居家办公相结合的工作方案,确保全国和上海交易业务的正常稳定开展。
本报记者 杨硕 叶薇
上海港
全天候作业保运输畅通
本报讯(记者 叶薇)记者从上港集团获悉,昨天,港口指挥中枢高效运转,干部职工坚守生产岗位,除受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外,全港各生产单位保持24小时正常作业。目前,上海港昼夜集装箱吞吐量依然保持约14万标准箱。压实口岸防控责任,上港集团全力保证供应链物流链稳定,保证国家外贸和城市正常运转。
据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周勇介绍,到昨天早上5时,港口生产运行保障人员已基本到港,全力守护港区防疫安全,保持全天候正常作业,保障民生和防疫物资运输畅通。
为缓解因疫情影响造成的上海港公路运输资源紧缺压力,上港集团推出“集装箱陆改水”服务,服务涵盖上海港洋山片区、外高桥片区各码头至长江及长三角区域相关港口,“客户可以先把集装箱运到我们的太仓服务中心,再由船舶转运至上海港。‘陆改水’将客户的公路运输需求,分流至水路,确保物流通道畅通。”
上海港已经全面推行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电子化。浦东封控后,上海港外集卡司机手持电子设备交接单和48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即可正常通行。
疫情期间,上海港还投入运营了LNG加注船“海港未来”轮,使上海港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能力的港口。
上汽
安然度过首个闭环之夜
本报讯(记者 叶薇)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防疫稳产两手齐抓,确保生产工作稳步运行,抢回产能。临港整车厂现到岗人数超4000人,与疫情之前一样,保持着双班制生产节奏。发动机工厂到岗400多人,可满足发动机单班生产需求,日产可达近800台发动机,生产供应稳中向好,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力求实现管控不停产,保质保供应。
装配车间、油漆车间、车身车间……在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各班组员工协同一心,抗疫保产,为保证新车型能按期报交,加班加点抓紧赶工。负责临港基地零件保供的高级经理蒋宁抢先投入一线工作:“在意识到本次疫情可能影响生产后,我们当即与供应商建立了疫情报警机制,第一时间根据疫区范围排摸供应商情况,优先抢运风险零件至临港基地,保证生产正常运转。”
要让几千员工在基地安心驻扎、安全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后勤保障压力,由临港基地工会牵头的一个19人后勤小分队在其中“穿针引线”。
包括被子、睡袋等在内的“个人十件套”在闭环管理当晚火速送达临港基地,发放至每一位人员手中,让大家安稳度过了第一个闭环管理的夜晚。
浦东机场
出入境通关正常有序
本报讯(通讯员 石明明 姬广超 记者 江跃中)从昨天起,上海启动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记者从上海机场边检站获悉,封控首日,浦东机场出入境通关正常有序,有3300名出入境人员和240余架次国际客货运航班通关。
“请大家佩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有序候检!”昨天下午1时许,在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出境大厅,乘坐CZ3095航班的旅客正在边检民警的引导下,有序排队接受出境查验。据介绍,为全力保障上海新一轮核酸筛查期间浦东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通关安全顺畅,上海机场边检站于昨天0时正式启动特殊时期勤务工作。
上海机场边检站全体领导干部带头驻守一线,全天24小时坐镇指挥,实时与口岸联防联控单位和航空公司保持联系,动态精准调度警力。全体参战民警值守2座航站楼3个执勤区域,严格执行各项防疫规定,精准掌握航班动态,加强人员咨询引导,全力维护口岸限定区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