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百视TV免费延长 用京剧韵白念古诗 梦江南  忆江南  说江南
第13版:文体新闻 2022-03-29

梦江南 忆江南 说江南

上博讲坛第三季从宋代瓷器聊起

传世哥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公巷窑标本

汝窑

月白釉出戟尊

瓷器是古代中国的瑰宝。瓷器与中国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中国创造了瓷器,瓷器也代表了中国的文明。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古代陶瓷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陈克伦拥有超过40年专业的陶瓷研究经历,策划推动过“幽蓝神采——上海博物馆元代青花瓷大展”等数十个举世瞩目的展览,亦是新民晚报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上博讲坛”第三季第一讲直播嘉宾。昨晚7时,陈克伦来到直播间,以“寻宋江南话宋瓷”为主题和观众聊一聊宋代瓷器的那些事儿。

本次讲座在视频号上海时刻、乐游上海、看呀STV,以及上海博物馆微博、B站同步直播,共计观看人数近28万。上博两个平台合计播放13.5万次,互动评论200多条。

宋代“雨过天青色”

影响后世审美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最早被发明的就是青瓷,烧制青瓷为历代各家帝王所好,催生出名窑纷起、名品迭出的中国瓷器历史。“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就是诗人陆龟蒙咏叹青瓷的绝唱。宋代厚釉技术的发明,为青瓷开辟出一番新天地,汝窑的“雨过天青”,官窑的“粉青”,龙泉窑的“梅子青”……各家之美皆让今人陶醉。

有趣的是,河南汝州张公巷窑不见于文献,也没有明确的实物传世。自2000年在张公巷发现一处青瓷窑址以后,关于其时代及性质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公巷窑和北宋官窑、汝窑到底有什么关系?

面对瓷器爱好者所关心的学界焦点问题,陈克伦做了分析解答:“在对张公巷窑、汝窑胎釉进行对比,并对它们的成分进行分析以后认为,张公巷窑与汝窑应该不属于一个体系;对汝窑和张公巷窑标本年代测定,两者年代相近,因此张公巷窑应该与汝窑同时代。张公巷窑青瓷的制作质量精良、大器较多、烧造时间短、范围小产量少、拣选要求高等因素,不排除是北宋官窑的可能性。”

“传世哥窑瓷器”

产地就在杭州

有关“传世哥窑瓷器”的产地,历来众说纷纭,是瓷器史上的一桩悬案。长期以来,哥窑瓷器不见考古发现,以宫廷收藏为主,因此被称为“传世哥窑”。历史文献上关于哥窑的产地,有杭州、龙泉两个说法。集中收藏“传世哥窑”的三座博物馆分别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

陈克伦倾向于认为,“传世哥窑”产地是在杭州老虎洞地区,而非龙泉地区。他分析道,根据窑址出土情况判定,与“哥窑”相关的主要是杭州老虎洞窑址和龙泉溪口、大窑的黑胎青瓷窑址,比对出土标本的外观,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标本与“传世哥窑”更为接近;用科学方法对两地出土的标本及上海博物馆收藏“传世哥窑”釉面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世哥窑”与杭州老虎洞窑址的标本非常接近,而与龙泉窑黑胎青瓷有距离。同时,在文献记载中,“杭州说”时代最早,“龙泉说”不仅时代晚,而且始于民间,经一步步演绎而成。

而浙江南部龙泉大窑等地,南宋时候也曾烧造具有官窑风格的青瓷,有学者认为是文献中的“哥窑”。在陈克伦推断,应把它看作是当时奉官府之命令生产仿制,以补充杭州产量不足。

此外,有的曾经被认为是北宋时期的瓷器,却未必是那个时代的。传世“北宋钧窑”就很典型。在直播中,陈克伦为大家澄清了这个问题。他说,传世的出戟尊、花盆、盆托(洗)等钧窑器物,自16世纪起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北宋钧窑”。不过,上海博物馆用瓷器热释光年代技术,对历年出土的不同钧窑标本进行年代测试,结果其真实年代为元代晚期至明代早期。因此“北宋钧窑”之说是一种历史的误会。

75分钟的直播时间有限,不过,观众们纷纷发出弹幕,为精彩讲座和中国瓷器之美点赞。主讲人陈克伦告诉记者,“瓷器是实用之物,它的温润、洁净和雅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世界分享了来自中国的伟大创造。希望通过讲座,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瓷器,然后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