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
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农民也流行起散步,记得这在以往是没有的。
晚饭后,五点半,外面的人已陆续招呼着准备散步去。我和妻子走出小区,沿着小镇主干道走向更宽阔的新建成的区域大道。一路上,碰见许多附近村里的农民,三三两两,十多成群,穿得山青水绿,一身休闲打扮,脚头轻盈地边走边聊。这已是他们一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
我问妻子,现在农民为何散步多了起来?妻子反问道,你说呢?想当初,暮色降临,农民们要么早早就老婆孩子热炕头,要么串个门说个家长里短而回,很少有外出散步。他们那时还说,散步是吃饱饭没事撑的,浪费时间。那时的农民一年四季忙个不停,活儿如天上星星数也数不清,连歇会儿的功夫都没有。一天下来拖着沉重的脚步,好不容易熬到了夜晚,他们怎么会还想着去外出散步?早就打着哈欠盼着快点休息啦。
我和妻子都在郊区长大,我在农场、她在农村,现在一个镇上分别从事着公务员、教师工作。虽然职业看上去与“农”无关,但与人与事及大环境还是在“农”字头下过活。只不过,现在农村发展太快了,有时快得忘记了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就拿散步来说,要不是天天遇见一群说着地道乡下方言的人们,还有眼瞅路旁种植的一片自留地,谁会发出如我这般的疑问?
如今,农村经营多元化,不少采用土地流转大户抑或成立家庭农场方式,无需过多劳力,只待阳光雨露自然天成。也有的农户土地流转后,由经营者们开辟观光林地、特色水产、蔬果大棚、鲜花种植、休闲农庄等新业态,农民们在合作社或公司上班拿工资。年长者干脆就在家里拿分红,到了60岁,政策红利释放,农民们开始享受养老金。时间有了,人也闲了,健康就上了议题。不知不觉,晚饭后,村民们便都串门吆喝着外出走一圈。我去东滩丈母娘家时,见到的情景就是这样:晚饭不久,就会有几个同一生产队年龄不一的邻居,上门来喊丈人、丈母娘一起散步。他们村中心路有五六米宽,数千米长,两旁还矗立着光控的路灯。走到桥头会停下来歇息,搁腿弯腰松松筋骨。有时,他们也会去东侧的村民公园走一圈。踏在舒适的紫红色健身步道上,老的牵着小的,小两口挽着手,一路哼着小曲儿……生活,如一幅绚烂的图画,充满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