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抗疫绝句五首 青发高歌气何畅,驭风腾飞向未来 灯光 一辈子,一件事 啦啦膨胀了 一封家书
第7版:夜光杯 2022-04-10

一封家书

胡渊

2022年的春天,疫情如野火一般侵袭着我的家乡——上海。2022年3月1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从那时起,见到你,就好像变得是那么困难。

2022年3月14日,女儿病了,高烧39℃,适逢疫情,不敢怠慢,我火速带着娃背着大包赶往新华医院。16:13开始排队,没想到超过21点才核酸完毕,等出核酸结果以后才能配药。几个小时的排队,太阳、月亮都见到了。怀里躺着高烧的孩子,喊着妈妈我有点冷,我毫不犹豫脱下了身上的羽绒服,然后和她抱在一起,才没有这么冷得刺骨。看着身边的病友,不是夫妻俩,就是一家子,一个人去买吃的、一个人排队、一个人带着高烧的孩子路边坐着等。可我,只有一个人,带着生病的孩子,我第一次有种埋怨,埋怨那个不着家的你,已经几天没有见到你了。

2022年3月16日,上海5+197,杨浦区控江路街道开展第一次48小时核酸检测,说好了回来看看生病女儿的你却又食言了,视频里说:可可,乖乖听妈妈话,爸爸忙完了周末就回来,给你做大盘鸡!

2022年3月18日,临近周末,微信再一次重复昨天的故事:老婆,我明天还是不回来了,单位太多人小区封闭了,万一我再被封,工地现场压力太大……我说:好的。看来这周的大盘鸡又落空了。

2022年3月23日,女儿第一次学会了骑自行车,口中还是那句:等周末爸爸回来,我可以给他表演了!傍晚,微信再次响起:老婆,给我寄点被单和换洗衣服吧,越来越多人被隔离在小区,我实在……这次,我再没有忍,丢给你一段话:每个人都一人分饰多角,就跟电视剧里同一个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但也总会分主角和配角。可你总比剧中人贪心,总希望把自己所有的角色都扮演好,不分主配!你是一个父亲,是一位丈夫,可却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家里有我,一切都搞定了,已经全盘OK了,你可以将所有时间、精力放在工作上。为什么别人可以被封在小区居家办公,为什么就你因为怕被封在家,半个月不敢回家,宁愿封在单位。我和女儿在你眼里,到底算什么。良久,我只等来一句:对不起,你辛苦了,抱歉。那晚,我躲在被窝里大哭一场,从未有过的无力感爬满我的全身。

2022年3月27日10:20,终于等到了带着几袋蔬菜回家的你,我开心得像个孩子,女儿拉着你一分钟也不想耽搁地给你表演学会了骑自行车。你撸起袖子,钻进厨房,答应了多时的大盘鸡,你说今天中午就能吃上了。我站在你身后,细细打量着,你瘦了,瘦了好多,起码有十几斤吧,去年底动过刀的膝盖,还裹着护膝,不能久站,动不动就见你换个腿。12:00,鸡还没下锅,就听说我们小区又要封了,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赶紧帮你打包干净衣服、打包刚炒好的其他菜和米饭,连推带搡,把你推出了门:赶紧走,赶紧,不然你们现场真没人了。

你提着包,戴着口罩,站在门口,用力抱了我和女儿,我没忍住,大哭了起来,你也红了眼眶,女儿缠着你不肯放,我用力掰开了她的手,对你挥挥手。你就这样,又走了。

女儿:“爸爸、爸爸,我等你回家哦!我等你哦!”的哭喊声从门口一直延续到窗口。

2022年3月29日,你告诉我:老婆,我要去盖点房子,帮助上海抗疫的,后面几天会很忙,你不用担心我,告诉可可:爸爸去帮助更多人了,回来给她做的大盘鸡更香!

2022年3月30日—2022年4月5日,我和女儿每天给你微信留言,到凌晨两三点,你准备睡前,都会给我们一一回复,嘱咐我们注意安全。那时,你告诉我,你有点累了。对不起,我没忍住,又哭了……

2022年4月6日,你发了视频给我,原来你去方舱工地了,临港方舱,视频里的你头发长得像个野人,喉咙沙哑,黑眼圈和皱纹连十级滤镜都已经盖不掉了。

网上各种各样的消息层出不穷,但我选择拥抱温暖阳光,选择相信政府、相信我们的上海人民,相信所有人的心都是齐的,都是向着同一个方向在努力。

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上海有自己的迫不得已,也感谢全国驰援的力量。不必理会太多阴阳怪气、冷嘲热讽,因为我的枕边人,就是用尽自己的力量在为上海抗疫添砖加瓦,行动就是最强大的力量。

我为我的丈夫骄傲,更为千千万万与他一起抗疫的建筑人骄傲,感谢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为上海搭建一座座防疫的堡垒。上海加油,一定加油。

我等你回家,等着吃你答应给我做的大盘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