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萍
今天(今年的4月10日)是全国第一家国家专业儿童艺术院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75岁生日,也是我走进这家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创办的剧院的第47个年头。当年我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推开了中福会儿艺的大门,17岁我正式踏上儿童剧的舞台。从懵懂少女到步入中年,从演员、导演到管理者,我从没离开过这家宋奶奶的剧院。这辈子,我只做了一件事,也只会做一件事。那就是为孩子们创作演出儿童剧。
创作和演出儿童剧就是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有养分的精神食粮给予孩子,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迎着阳光成长。2018年,我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孩子剧团”的文章。这朵“抗战血泊中产生的奇花”,这群从上海石库门走向延安的“小好汉”,他们的质朴、勇敢、坚韧击中了我的神经。我一定要把他们的故事搬上儿童剧的舞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仅是在剧场演出,还有社会公开日、少先队活动、下基层进学校演出。“小好汉”的故事让现在的孩子们感受到他们血液里散发出来的爱国情怀和为之甘洒热血的决心,也在热泪和感动中更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立志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宋庆龄不仅创办了儿艺剧院,还于1958年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儿童专属剧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场。这是一个承载了中福会儿艺成长的剧场,一代代孩子们在剧场里看着儿童剧长大。但由于房屋危旧等原因,剧场在20世纪90年代告别小观众正式歇业。每次看到延安路边上的剧场建筑我的心就会扯着疼:“上海最先有儿童专属剧场,后来全国各省市都建了,我们反倒没有了!”2003年,是我担任市政协委员的第一年,我提交了一份提案《上海应该有孩子剧场》,可是未被有关部门采纳。我有些沮丧,但并不气馁。2006年,第二次提案与两名政协委员联名,2010年,第三次提案与八名政协委员联名,我的提案内容越来越丰富,理由越来越充分,终于获得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复。儿童艺术剧场最终选址世博会原通用汽车馆重建,也就是现在大家都熟悉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更被孩子们亲昵地称为“大鲸鱼剧场”。
当年宋庆龄希望中国不仅只有一家剧院,还号召我们要“一辆卡车连人带景拉着走,到更大的天地去演出”。我一直在思考一家剧院怎么才能去更大的天地演出?如何才能推出更多的表演团队?2014年“宋庆龄的移动剧院”诞生了。“同根文化、点燃童心”,我们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剧目装入“移动剧院”,开启了赴台巡演的路线,下学校、进渔村,哪怕受到疫情影响,从线下改为线上,巡演每年都在进行。2018年援疆巡演、2019年赴香港,文化交流、文化扶贫、戏剧普及,戏剧的种子遍地生根。
儿童戏剧,这一件事情就填满了我的全部。辛苦,却又不辛苦。一辈子,一件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一台高质量的戏,能给孩子带来正能量,让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