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读书三得 故乡的岁月(水彩画) 一箱流转的“羊角蜜” 人品比美食更美的朱师傅 若为自由故 银球“的笃”健身心 我听“贝勃马西”交响曲全集
第7版:夜光杯 2022-05-16

若为自由故

汤朔梅

那显然是裴多菲的诗句。若用在《牛虻》的主人公,曾经的亚瑟,后来的列瓦雷士牛虻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当他要求直面刽子手,用绝不妥协的语气对蒙泰里尼主教说:“轮到我收拾你们的时候,我们就用大炮来替代这半打破旧的马枪了”时;当第一轮射击过后,用嘲弄的口吻说:“今天早晨你派的这一队人真不行,上校……来吧,伙计们!把你们的家伙举高一点,向左移一移。那么来吧!预备——”时,行刑者手在发抖。以至于第二轮排枪后,不但一个士兵没有发射,而且把枪一扔说:“我不行!我不行了!”直至第三次枪响,牛虻还在笑:“又打歪了!试试……再来一次,孩子们!”牛虻“向初升的朝阳那一片红黄交融的美景”望了一眼,倒在一旁的草地上。

是怎样的气概震慑了刽子手?又是什么信仰使牛虻从容赴死。那正如裴多菲诗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自由的意大利,宁可抛弃生命与爱情。

琼玛是亚瑟的青梅竹马。亚瑟与琼玛秘密参加了反宗教、反奥地利统治青年意大利活动。而亚瑟以为琼玛爱上了负责人波拉而痛苦万分。一次忏悔时,在卡尔狄神父的诱导下,亚瑟无意间说出了青年意大利的秘密,致使自己和波拉等被逮捕。琼玛以为是亚瑟出卖了同志,亚瑟解释并靠近琼玛,琼玛厉声呵斥,并打了亚瑟一个耳光。其实,琼玛是爱着亚瑟的,因为这件事的误会,琼玛觉得波拉是最坚定的革命者,在波拉出狱后便与他结婚了。而出狱后的亚瑟,遭到家人另眼相看,大嫂骂他,说他是蒙泰尼里的私生子,并把亚瑟母亲的忏悔信扔到他面前。如果说琼玛的耳光,摧毁了朦胧的爱情,那卡尔狄神父的出卖和私生子的真相,使他的信念轰然倒塌。信念没了,爱情没了。他从此亡命南美洲十三年。

十三年底层的颠沛折磨,使他想念在宗教与奥地利奴役下的意大利,决心成为一只刺醒人民觉悟的牛虻。当他以“列瓦雷士”的身份回到意大利时,琼玛已成为“波拉夫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波拉已去世,琼玛的儿子也夭折了。蒙泰尼里成了红衣主教,受人敬仰、膜拜。列瓦雷士成了青年意大利党的斗士。当年那个英俊温顺、忧郁敏感的亚瑟不见了,站在眼前的是跛脚、脸有疤痕、喜欢嘲讽的列瓦雷士。人们当然认不出那是同一人。

亚瑟失踪后,琼玛从卡尔狄那里知道了真相,是卡尔狄出卖了亚瑟。琼玛悔恨交加。她从列瓦雷士一瓣瓣拈花的细节,怀疑他是亚瑟,可他从不承认。亚瑟在一次布道的集会后,扮香客潜入主教宫殿,暗中与蒙泰尼里对话,并嘲讽暗示,使蒙泰尼里怀疑那是亚瑟。可他也不承认。他只是想劝曾经的教父、事实上的父亲,能放弃宗教,站到儿子一边。

亚瑟爱着琼玛,以至于琼玛的好友马梯尼也嫉妒他,可亚瑟一直与琼玛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即便面对那个跟他生活那么久的吉普赛女郎绮达,他最后还是说:“我并不爱你,而且即使我爱你,也不会跟你一起离开这儿。在意大利有我的工作,还有我的同志。”

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亚瑟依然爱着琼玛。但是亚瑟更爱自由与理想。所以,当琼玛读亚瑟寄自狱中的来信,肝肠寸断时,她深深理解了:那是爱人、同志式的友谊。当血红的黎明从弹孔中升起的时候,亚瑟为了民族自由而抛弃爱情与生命,却得到了永生。

防疫的同时也要防止抑郁、焦虑,明起刊登一组心理疏导文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