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梦其实都是有序的 《彜女》(局部)(中国画) “朝九晚五”,还是“居家工作”? 习惯改不改 不做“直升机”父母 童话小事
第7版:夜光杯 2022-05-24

习惯改不改

徐慧芬

几天没吃到绿叶菜了,面对这一小把盼来的芹菜,满心欢喜。冰箱里还有两块豆腐干,是昨天邻居支援的。想着这把芹菜炒豆干可以有浅浅一碗,米饭入口时搛几根,搭搭味道,是可以对付一天的。

我小心翼翼地清理着这把芹菜,老茎也舍不得丢弃,烧不酥不是可以加点小苏打吗?这样想着,冷不防被一嗓门震住了:侬哪能把叶子都摘了?咦,芹菜叶不是一向不吃的么?我说。唉,现在啥情况啊?老习惯好改了!老伴痛心疾首。这个厨房油盐从来不沾的人,现在竟这样清醒,实在让我这个“马大嫂”惭愧了。我赶忙把散落在垃圾桶里的芹菜叶一片片捡起来,清洗好滤干水,装入食品袋藏进冰箱里。是呀,往后几天再吃不到绿叶菜,这点芹菜叶不是可以安慰一下嘴巴吗?

其实我从来是个与浪费为敌的人。从小到大,每餐吃完,碗里从不会落下一粒米饭,隔夜菜只要没变质也是吃的。想起去年有熟人请我们分享凭券领取的单位福利米,精致的包装打开,竟有一股霉味。米没异样,也没过期,我疑心自己过敏,让老伴也来闻,他也闻出了霉味。怎么办?我俩都有点愣神,决定把开袋的米,让风吹几天看看霉味会否散去。一周后霉味依旧,最后还是老伴下了决心:霉米有黄曲霉素的,只能扔了!夜里老伴拎着两袋共十斤米进了小区垃圾房,回来对我说,就像做贼一样。是呀,我心里也不好受,要知道活了大半辈子,从来都没丢弃过这么多米呀!

我们这代人节俭不浪费的习惯,大多源于自身的经历和家教。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我八十岁的老外公常关在自己房里用晚餐。有一次我好奇,把房门打开一条缝朝里张望,发现外公伸出舌头在舔手中的粥碗。于是我吃完饭也开始舔起碗来,被一旁的父亲刮鼻子笑我没出息。后来见走出房间的外公摸着白胡子,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外公是个读书人,一向讲究礼仪体面,想来他独自关门用餐,是不想让别人看到他这番举动吧。而年幼的我仿效外公,倒不是即刻懂得了要如此节约粮食的做法,而是因为爱着外公,觉得外公的一举一动皆可为榜样。不过后来外公还是跟我讲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

在食品稀缺一切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有件窘事是我们大家庭里至今常当笑话提及的。那时家里悄悄养了一只母鸡,某天已经停止下蛋多日的母鸡,突然又下了个蛋,这让两个弟弟欣喜若狂,商量下来决定用这只蛋炖碗蛋糊,每人可以吃上几口。蛋炖好,兴奋过度的大弟,用两根筷子串起钢精锅两侧的把手,谁知锅一晃,一碗蛋糊全部打翻在地,傻了眼的兄弟俩醒过来后做出同一个动作,一个合扑身体朝下,竟张开嘴把地板上的蛋糊一块块吃进嘴里,不一会儿,地板差不多已干净。

岁月静好的日子里,这份窘迫,这样的不成体统,是会让人觉得滑稽可笑的。但在困难时期,一切似可理解。我在想,如果碰到灾荒年粮食不够吃,两袋有霉味的米,还会扔掉吗?

这次疫情困在家中,楼上一位年轻妈妈,在微信群里告诉大家:我家宝宝现在可懂得爱惜食物了,一杯牛奶一个面包都吃得干干净净一点不剩呢。宝妈说这是坏事变好事的例子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