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来,在松江经开区联阳小区,总活跃着一个00后的年轻身影。其实,周娇娇并不是联阳小区的居民,而是一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在读大三学生。3月中旬,去朋友家做客的她因疫情封控无法返回宿舍,偶然滞留。但“蒙了”的状态很快过去,她立即毛遂自荐,在这个陌生小区报名成为志愿者,甚至当起楼组长。
每日7时30分前,要收集齐楼栋所有居民的抗原检测结果;有核酸检测任务时,需每家每户敲门通知大家下楼做核酸,协助采样医生分发采样试管;平日里,则要统计汇总每家每户的物资采购清单……身为自己所在的89号楼楼组长,周娇娇的手机几乎不离手,生怕错过居民需求和重要信息。
一开始,这个年轻的姑娘还担心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特殊情况,但居民大多非常配合。家里做了好吃的就会给小周送去,时不时在群里感谢她的付出。遇到网课与志愿服务工作冲突时,小周会提前和老师说明情况,后续自己观看课程回放,就这样,一边做志愿服务、一边要学习,两个月来,她过得十分充实,也结交了不少新朋友。
“小周,48号楼需要一位楼组长,你可以胜任吗?”前不久,小周又接收到了新任务,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但是,这次并不顺利,48号楼的居民对于这位新入群的“陌生朋友”并不买账。上任第一天小周就碰了壁,在群内发布做核酸的消息无一人回复。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周娇娇忍不住委屈地哭了。
但是,不服输的小周很快整理好心情,认真地向居民说明情况:“初来乍到,我先做个自我介绍……”第二天,有人开始在群内回复小周的消息,配合她的工作。大家被小周诚恳的话语和坚定的决心触动,彼此间的隔阂也慢慢消除。
近日,上海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小周也开启了“支线任务”——发送各类表格文件给有需要的居民登记,助力他们复工返乡。一些在外隔离时间到了的居民朋友也会联系小周帮忙申请回到小区。
小小身躯里,藏着大大能量,如今周娇娇已在志愿者岗位上坚守50多天了。这些故事,她一开始还没有告诉在老家贵州的父母:“原本怕他们担心我就没有说。现在上海疫情好转了,爸妈知道以后很为我骄傲,他们现在见到人就说,我女儿在上海做志愿者呢。”
本报记者 杨洁 通讯员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