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监(甲文)
图二 监(金文)
图三 履(甲文)
图四 履(小篆)
徐梦嘉 文/图
监市履狶,此成语出自《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监市指市场管理人员,狶(豨)即猪。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关于检查猪肥瘦的方法,答复是踩踏检验不易长肉的猪小腿便能正确得知。意思是善于体察细微的事物(注:每下愈况和每况愈下是两个不同意思的成语,常被用错)。小文分析监、履两字。
监(監)是鑑、鍳、鑒的初字。没有镜子的古代,人们用盆中静水当“镜子”。甲文监(图一)描绘了一个跪坐女子,低头眼睛向下看着盆(皿)中水倒映自己容颜的样子。金文嬗变成代表男女共同的人形(侧身),臣(侧视目)并补救了甲文描绘的缺失,即“皿”中加一横线表示盆中的水平线。还有一款金文(图二)很是浪漫,皿中无“横水”,画了一个圆圈,表示这是脸庞在水中倒影,颇有情趣。顺语,最原始以水为镜的水并不在盛器里,先人用平静的湖面等梳妆。孔子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正体监有20多款,这些字都可以窥见甲金文构形的遗绪,举“監”为例,臣(侧视目)与人并立在皿的上,人下点可判定为水。
借鉴是监的引申义。《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夏、商两代而制定的。《尚书·酒诰》谈到监的此引申义颇有哲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人(指为政者)不应当只用水做镜子来观察自己,应当把黎民百姓作为镜子,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检查为政的得失。监又衍义察视、考察,《诗经·大雅·皇矣》:“监观四方。”于是古代负责察视的管理教育机构称作“国子监”。
由于“监”引申义的增多,原本镜子等义项就再造新款字分担。商周盛器的皿主要是青铜材质。监(監)遂加金(古时铜称金)部另造鑑,《广雅》:“鑑谓之镜。”或用金替换皿造出鍳(鉴)。《晋书》:“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我国在夏代就开始使用铜镜,一直到清代中晚期,铜镜才逐步被玻璃镜所取代。
履,甲文(图三)中间为“人”,人上是眉,眉是由眼睛与眼眶上弯曲眉毛组出。造字艺术使然,眉若单表现眉毛,字的形义则云里雾里,只有表现了眼睛,眉毛才能落到实处;人下是表现脚掌的止(趾)。在远古蛮荒时代,中华先人还不会编织草鞋,只能赤足行走,由于狩猎,兽皮包脚成了最早的“鞋”。穿鞋后脚掌有了保护,就能放开行走,于是眉开眼笑。小篆履(图四)构件多,《说文解字》:“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像履形。”分解尸彳夊舟组成的履:尸,甲金文小篆都是人的蹲卧之形,履中尸替代甲文的“眉开眼笑”,意思为稍息及舒适;彳,十字路行的半边,仍表示路;夊是腿脚形,履中夊指行走状态;舟,鞋子形如舟船。这些字根组合完整反映履之义就是穿鞋走路舒适。
从履的构形演绎出表示鞋子的名词“履”:履穿踵决,削足适履;表示行走踩踏的动词“履”:如履平地、跋履山川。动词履还衍义诸多新词汇,执行承诺的履行,就任新职的履新,个人经历的履历(动词作名词)等等。
古人监市履狶所阐扬的从业者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洵属可贵,亦不会过时,值得今天我们各岗位工作的人们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