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中国舞台大码头 整装待发迎接艺术回归 上海牌艺术家占近“半壁江山”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2-06-16
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首集播放量达54万

上海牌艺术家占近“半壁江山”

余隆

王珮瑜

堪比“舌尖上的中国”舞台版的《舞台上的中国》昨晚在B站播出首集“声乐篇”,截至发稿前播放量已达到54万。千余条弹幕中,不同次元、不同圈层、不同年龄的观众集聚在一处,互相观望彼此所爱,如同片中中国传统文化和21世纪崭新科技的迎面相接。而无论是昨晚率先亮相的“声乐篇”,或是预告中“剧透”的器乐、舞蹈、戏剧等篇章,上海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故事占近“半壁江山”。

展现舞台艺术之美

由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支持指导、五洲传播中心等联合制作的国际合拍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6月15日开播,面向海内外受众展现中国文化艺术之美。纪录片分为《声乐》《乐器》《舞蹈》《戏剧》四集,聚焦不同领域,以国际视角展现中国舞台艺术,并带观众走入中国园林古镇、都市街头、草原田间等,开启深入的文化体验之旅,解读传统艺术是如何持续发挥其独特魅力的。纪录片通过艺术名家与千禧一代年轻观众的视角,来探究中国传统舞台艺术是如何与当代表演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并重新焕发出不竭的生命力。

昨晚,在短短51分钟的“声乐篇”中,想要“用歌声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的中国首代虚拟歌手洛天依、揭秘“京剧也能很好玩”的京剧女老生王珮瑜、让大草原上的呼麦唱进都市人心里的杭盖乐队,以及为热爱歌唱的年轻人在音乐中建起“星河旅馆”的彩虹合唱团相继登场。在洛天依的音乐会现场,在“女神”登场的瞬间,欢呼声淹没一切,年轻的粉丝举着荧光牌嘶声呐喊。而同样是他们,也能在安静的房间中,运用电脑为偶像创作歌曲。B站UP主“没有龟壳的乌龟”就坦言,虚拟偶像洛天依圆了很多音乐爱好者的梦:“他们的创作或许没那么容易被哪位喜爱的歌手演唱,但通过现代科技,却能让洛天依唱出他们内心的声音。”上海交响乐团的排练厅里,女高音歌唱家黄英正在演唱中国作曲家丁善德的作品,指挥乐队演奏的正是上交音乐总监、丁善德的外孙余隆。首创新春音乐会,坚持在每场国外巡演中加入中国曲目,余隆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音乐中汲取能量,为交响注入中国灵魂。

传承传统国粹之美

王珮瑜的“京剧清音会”举办至济南,不但面向现场观众,也通过网络直播让全国戏迷能够在微博围观。虽然传承的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京剧国粹之美,但王珮瑜始终清醒:“我面对的是21世纪的观众,我不能让误解毁了京剧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不要说到戏曲就觉得是古老陈旧的,她的美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而我们不只是传承者也是传播者。寻到文化的根脉,你的心才不会空虚,灵魂才能有所依凭,我们才能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信心。”

据介绍,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制作组用了一年的时间走访了20多位中国艺术家。五洲的摄制团队多次来到上海,采访拍摄了B站洛天依演唱会、上海歌舞团《永不消逝的电波》、阿云嘎《在远方》、上海交响乐团余隆指挥、彩虹室内合唱团、京剧院王佩瑜等多位艺术家和舞台艺术表演。成片在B站首播,让人惊喜,而上海故事占了很大篇幅,也让不少文艺爱好者开始期待能进剧场的日子。 本报记者 朱渊

相关链接

听他们说—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东西方文化没有明确的界限,所有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京剧女老生王珮瑜:“这世上只有两种人——喜欢京剧的人,和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指挥金承志:“我想让大家重新认识合唱,它是道出心声最简单的方式,喜怒哀乐都在歌声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