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
复旦大学教授 沈丁立
因疫情暂停两年的亚洲安全会议(香格里拉对话,简称“香会”),日前在新加坡恢复以线下方式举行,各界都高度关注中美军方高层通过此次多边对话以及双边对谈能否缓和紧张关系。本期“论坛”特请专家解读。
1
亚太地区安全态势日趋紧张
问:本次香会议题是什么?
答:本次香会的核心议题是亚太地区如何维护和平与稳定。会议设置了多个议题,但都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如何评估威胁?威胁来自何方?各方如何应对?尽管与会各方对于谁应该对亚太安全形势恶化负责持有不同看法,但对本地区安全态势日渐严峻还是具有共同的判断。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美西方认为亚太/印太地区出现某些大国之间的准结盟态势,个别大国已不再将国际规则当作对外行动准则,美国及其盟国与安全伙伴必须做出合作反应。
第二,中国认为,本地区包括南海区域未出现以武力胁迫影响通航自由的情况,相反,美国在台湾这一中国的核心利益关切方面持续并升级军事威胁,才是违反现有国际规则并挑战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基础,中国有意志、有能力坚决回应。
第三,本地区还存在许多其他安全挑战,如朝鲜半岛无核化尚无进展、导弹危机正在升温。自然,这类挑战需要平衡多方安全利益,中美合作不可或缺。
在本地区几乎所有安全问题中,中美关系都是无法绕开的。在两军高层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中美军事关系势必循环下降,互信无从谈起。对此,本次香会提供了难得的正面交锋与交流的机会。
2
美剑指中国并期待设置围栏
问:如何解读美国在香会上的表态?
答: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6月10日于新加坡同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举行了双边会谈,中国对会谈的评价是“坦率与积极”。6月11日,奥斯汀在本次香会首日发表演讲“印太战略的下一步”,矛头指向中国,认为是由于中国近年来在本地区采取的一系列不按国际规则行事之举,造成了地区安全不稳。因此美国将继续推进印太战略,与盟国和合作伙伴共同因应挑战,以确保地区稳定与安全。
美国国防部长剑指中国,但也不忘在指责的同时,试图通过与中国军方发展多层面的专业接触以促进两军沟通,贯彻落实拜登总统一贯主张的在与中国开展战略竞争的同时,要设置竞争的“围栏”,以免竞争失控。换言之,美国除了指责中国,还将大力准备军事预案以应对不测,并试图通过交流合作以避免误会,防范冲突,从而维护二战以及冷战结束以来长期由美国主导的地区格局。
中国当然欢迎中美两国以及两军之间应该共建信任,避免冲突,但不主张只用“竞争”两字来概括中美关系全貌。尽管拜登总统提出中美关系的内涵是“合作、竞争与冲突”,但强调的侧重点是“竞争”。在中国看来,美国只是为了避免竞争失序才期待建设围栏。中国主张,美国不应消极地把两国的跨太平洋关系视作消极竞争,不应将中国的发展描黑为威胁。更重要的是,在中美关系主要可能引爆的台湾问题上,应该正本清源,正视问题的本质以及中美严重分歧的来源,并采取切实措施消解双方之间的消极关系。
人们注意到,尽管中美元首去年两度在线对话并就稳定双边关系达成共识,但拜登总统自去年以来就台湾问题的表态已三次发生“口误”。在涉及如果发生台海冲突的问题上,美国的传统立场是将基于《台湾关系法》对台给予“协防”。美国将国内法置于国际法之上,且不论因此长期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这一当代国际最高国际规则,即使是美国的《台湾关系法》本身,也没有明确表示美国在台海危机情况下将如何予以预防,这便是所谓美国对台政策的“战略模糊性”。
2001年,小布什总统上任第一年,在中美发生撞机事件的背景下,曾脱口而出“美国将竭尽所能协防台湾”,但没有明确美军是否介入。但最近一年,拜登总统已三次表示如果台海发生战事,美军将“介入”。这是中美建交以来第一位在任美国总统将美国协防台湾的方式讲得如此公开并明确。如同小布什总统在发生上述“失言”之后由其新闻秘书迅速表示“美国的一中政策不变”,目前的白宫发言人也在拜登每次“口误”之后马上重申美国的相关政策并未发生变化。
无论是拜登以“口误”方式刻意威慑中国,还是他以接近八旬高龄确实言不由衷,都给世界发出错误信息:美军确实在抓紧准备,在美国未来作出政治决策后,投入台海冲突。对中国而言,美国最高层的这种信息才是导致东亚安全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中国要通过香会发出清晰无误的坚定回应。
3
中国主张多边合作共同发展
问:中国对此如何回应?如何看待未来中美关系发展?
答:6月12日,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在香会上以“中国对地区秩序的愿景”为题发表演讲,明确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如果有外部势力意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那是痴心妄想,注定不会成功。面临威胁,中国将不惜战争,不计代价,战斗到底,战而胜之。魏凤和部长的坚定表示,振聋发聩。中美防长在同一个会场的隔日对话,不仅震撼全场,其影响也波及全球,必将持续发生影响。
这并非中国国防部长首次在香会如此严正宣示,但在中美关系已跌至建交后谷底,且美国一再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形势下,中国在如此重要的国际场合就反“台独”、反干涉问题做出没有任何误解空间的坚定宣示,应该说已使香会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美国,而且所有与会各方,都清晰无误收到了来自中国的威慑信号:中国有意志也有能力维护国家统一的合法利益,对此各方不必存在任何其他臆测。
美国必须认识到,它利用渐进性的“切香肠”战术,日趋掏空一个中国政策的内涵,日趋蚕食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三个基石,持续挑战中国在这一原则问题上的红线,非但没有可能有效威慑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反而愈加可能将自己拖入它或许本来还想避免的一场战略决战。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由于美国本来就不是乌克兰的盟国,美国并不承担保护乌克兰的法律责任。但在台湾问题上,尽管美国不承认台湾是国家,却通过国内法让自己承担了协防责任。表面上美国以此发出威慑,但终究还得盘算兑现威慑需要付出的代价。更重要的是,即使美国愿意付出沉重代价,它是否能实现威慑目的即成功协防台湾,尤其在当代,更是问题。
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认为台湾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已经尽了最大诚意,力图以和平方式实现与台湾一起的国家统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国际法对一国内部统一的内政问题有相应厘定——外部不可干涉。因此,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不具可比性。中国以最大努力促进和平统一,但决不放弃实现国家统一的所有方案,这也是中国的《国家反分裂法》所确定的。
在回答听众提问时,魏凤和部长表示,2019年中国在庆祝国庆70周年时展示的国防装备现已全部列装。人们注意到,其中有世界先进的新型战略运载工具及相应的非常规负载。中国的国防政策包括不首先使用核武,但在一场反外部干预的战略冲突中,如果中国首先受到核攻击,中国有能力实施战略报复。那么,美国是否有必要决意支持“台独”,引发并升级冲突,从而引火烧身呢?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但美国的所作所为与设置中美两国关系的围栏背道而驰。中国通过香会提出了一系列未来愿景:坚持协作,反对对抗;坚持公平,反对霸道;坚持法治,反对单边;坚持交流,反对排他。但愿美国能够警醒,各国都能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