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中国舞台大码头 整装待发迎接艺术回归 上海牌艺术家占近“半壁江山”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2-06-16

中国舞台大码头

□朱光

要看演艺,上海历来是中国舞台面向世界的第一张门脸。今天开票、20日在北京人艺上演的话剧《阮玲玉》中,徐帆主演的主人公就是上海电影明星阮玲玉。在百年前,大世界、老电影和各类大戏院就奠定了上海在中国舞台上的“码头”地位,不到上海这个大码头来转一圈,不能说具有全国影响力。

如今“演艺大世界”这块招牌,就是源于当年大世界的根脉——当年,全国各地各个门类的演出团体和剧目,都要到这里来“争奇斗艳”,经得起市场竞争的,才能存活下来,逐渐形成一个个剧种——如越剧、滑稽戏等,都是在大世界里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孕育起来的。上海,也是中国电影发源地。音乐家陈刚透露,其父陈歌辛创作的时代曲《玫瑰玫瑰我爱你》,被译成英文歌词演唱后,还登上过1951年美国流行音乐榜单冠军……

上海舞台的最大特色就是一城看遍各个门类且常有创新带来的惊艳。上海18个市属院团覆盖了传统文化的京昆越沪淮、评弹、滑稽、杂技等多个戏曲曲艺;国际通行的芭蕾、歌剧、交响乐、歌舞;乃至中国目前唯一的轻音乐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以创新体现海派审美的方式,再现了红色文化。杂技剧《战上海》提振了全国杂技界的信心,欣喜地看到这一原本只有肢体语言的艺术门类,也能以既叙事又抒情的方式,再现在解放上海的枪林弹雨中,解放军战士的智勇双全和革命信仰。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也是上海演艺创新的一大亮色。洛天依,是中国首个虚拟偶像——依然是目前最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二次元音乐人。当下风靡全国的沉浸式戏剧,也是发端于上海文广集团开发的《不眠之夜》亚洲版,与之相匹配的各类舞美道具设计和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一票难求……

上海舞台有的看,上海舞台值得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