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未满一月,韩国总统尹锡悦便完成了被韩媒称为“半岛周边四强”的中、美、日、俄四国大使人选提名工作。6月7日,尹锡悦提名首尔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郑在浩为新任驻华大使。韩国驻华大使肩负沟通中韩关系、促进两国友好的重任,以中美关系研究见长的郑在浩将在中韩关系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备受关注。
学者型外交官上任
郑在浩和尹锡悦曾为高中及大学同窗好友,体现了韩国政界“学缘”关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他是国际政治学家出身,专业性强,更适合应对经济安全领域的各种外交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尹锡悦“适才适所”的人事选拔原则。
62岁的郑在浩可谓学者型外交官。他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国语(韩国语)教育系,在美国布朗大学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师从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学成归国后先后在首尔大学担任中国研究所所长、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是韩国屈指可数的专门研究中美关系的学者。他精通中英双语,曾在中美两国留学访问,对两国文化及中美相关政治问题极为了解且有独到的看法。他既有中美关系研究专长,又知华知美,与尹锡悦政府的“亲美”倾向不谋而合。
主张开展“明敏外交”
郑在浩著述颇丰,有多部极具影响力的重磅研究成果,出版了19本著作,发表了90多篇学术论文。细究这位新任大使以往的研究成果及相关表态,可以管窥他的政治倾向性和中美观。与此同时,这位新任大使对中美关系的认知,或许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在中韩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郑在浩认为,中美关系是当代世界政治结构的核心变量,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具有最根本的影响力。中国的崛起难以逆转,美国压倒性的力量优势相对衰退,中美之间出现“权力转移”,彼此的不信任和忧虑逐渐扩大。而拜登政府不仅继承了前政府的对华牵制路线,还在现有的“全政府性”和“全社会性”应对基础上强调“全同盟性”路径,甚至提出与中国“极限竞争”。
因为地理条件,韩国的国家命运总是取决于周边强国的力量关系。郑在浩认为,韩国位于中美竞争更加突出的地缘政治中心,长期同盟关系的美国和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中国对韩国来说都非常重要,中美关系恶化必然令韩国陷入困境。
郑在浩主张,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激烈、选择进退两难的情势下,韩国应根据自身综合国力的变化,重视独立自主,开展“明敏外交”,扩大自身行动空间。在他看来,比起在中美之间不断“看眼色”的“安静外交”,韩国应形成真正的国家利益概念,在重要外交议题上有明确且始终一致的利益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迅速作出最为有利的外交决断。
清晰传达中国关切
当前局面之下,韩国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明敏外交”?郑在浩颇为欣赏新加坡“不能被他国收买,也不能被他们的力量左右”的外交政策,认为选边站队无益于国家利益,也有损于国格。因此,他虽然承认中韩经贸往来极大促进了两国关系发展,但也认为中韩关系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韩国不应把贸易、投资、观光放在国家利益首位。与此同时,美韩同盟也并非没有利益冲突之处。早在2021年4月的中韩展望论坛上,他就提出“如果美国对中国的制裁移加到韩国身上,韩国该怎么办”的忧虑。
尹锡悦提出构建相互尊重的中韩关系,不难看出,韩国对华相处之道是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然而,6月11日美日韩防长会谈首次提及台湾问题。需要指出,韩国希望中国尊重韩国国格和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应充分尊重中国的利益关切,尤其是不在中国最关切的台湾问题上追随美国跨越红线。作为驻华大使,郑在浩有责任及时清晰地传达中国利益关切。
在中韩建交30周年之际,期待郑在浩大使更知华甚至友华,在中美之间保持适当均衡感,提升中韩双方沟通效率,减少两国误解误判,为中韩关系发展作出贡献。
李家成 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教授
张志青 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