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恐怖威胁“异常高”挪威上调警戒级别 阿富汗中资企业在阿向地震灾区捐赠物资 G7峰会:美国“带节奏”搞阵营对抗 推翻“罗诉韦德案”掀起轩然大波
第9版:国际新闻 2022-06-27
为维护霸权绑架欧洲 中俄成为重要议题

G7峰会:美国“带节奏”搞阵营对抗

当地时间6月26日至28日,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在今年轮值主席国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小镇加米施-帕滕基兴召开。

尽管全球能源和食品价格的飙升正在打击经济增长,遏制通胀与复苏经济已成为G7国家的重要诉求,但G7在26日仍宣布建立“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即美国政府高层在峰会开幕前就为之造势的投资计划。

再加上战火未息的俄乌冲突,中俄两国已成为本次G7峰会重要议题。

意图对冲“一带一路”

当地时间25日,美国总统拜登乘专机飞抵德国慕尼黑。按计划,他将在德国停留3天,并率先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会谈。

G7组织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的主要目的是协调西方各大工业国来应对石油危机。但在近50年过后,当欧洲再次面对能源危机的压力,G7已不似当年模样。

上周,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新美国安全中心主办的一场活动上为拜登第四次访欧之行造势。布林肯表示,拜登将在G7峰会上邀请G7成员国发起一项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倡议,作为“中国版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在“印太地区”。

26日,G7宣布建立“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拜登声称,美国将为此在未来五年内启动数千亿欧元的投资。日本、加拿大和法国的领导人同样各自宣布了高达数十亿欧元的投资计划。

这项被称为“拜登政府剩余任期内标志性外交政策之一”的计划,针对的无疑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多年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为加强成员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做出卓越的贡献。但就是这一备受地区期待的倡议,却遭到美西方国家的质疑与攻击。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往往以“开放”之名美化此类倡议,但其真正图谋却是围堵中国、遏制中国发展。所谓高达上千亿美元的投资,不过是引诱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服务于美国自身的地缘政治目的,但有可能只是“空头支票”。

事实上,美国国内一些智库也对拜登政府的类似倾向发出警告。美国外交学会近日发表题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的影响力》的报告,认为南亚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持积极支持态度,哪怕是印度也未完全拒绝“一带一路”倡议。

报告还指出,美国可为南亚国家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无法与“一带一路”倡议相比拟,“一带一路”倡议确实能够改善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并促进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因此如果对其进行“全面谴责”或将引发反效果。

借俄乌冲突捆绑欧洲

随着俄军的步步推进,如何应对俄乌冲突,是本届G7峰会的又一主要议题。

拜登抵达德国当天,俄乌双方均证实表示,俄军在激战数周后已完全控制乌克兰东部重镇北顿涅茨克。媒体分析称,这是俄军在全面控制马里乌波尔后的又一重大胜利,意味着俄罗斯已控制了卢甘斯克几乎所有地区,以及顿涅茨克大部分地区。

目前,当地乌军已退守至利西昌斯克市,这里与北顿涅茨克隔河相望。尽管乌方称撤离为“战术重组”和“战术性撤退”,但路透社报道称,这是乌方一个多月以来在战场上经历的最大挫败。

对此,欧洲国家似乎有意在G7及其随后召开的北约峰会前展现团结。在24日闭幕的欧盟峰会上,欧盟27国领导人批准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成为候选国。上周,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四国领导人集体访问乌克兰首都基辅。

也许,这样的支持正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25日的讲话中誓言将“夺回失去的城市”的底气之一。但同时,在西方尤其是欧洲仍面临的巨大压力的背景下,这样的强撑多少显得并不牢靠。

一方面,面对亟待解决的能源危机、粮食安全、通货膨胀、经济复苏等议题,欧洲多国意识到俄乌冲突需要尽快解决,尤其是在北约不断警告俄乌冲突可能长期化的背景下;另一方面,以波罗的海三国和部分中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力量坚持支持乌克兰抗争到底,而这又不利于欧洲的复苏。

不过,欧洲的纠结,对拜登而言或许是机会。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在即,面临通胀和经济压力的拜登亟需在外交上获得加分,而分裂的欧洲更容易被美国所主导。借俄乌冲突团结西方世界,是拜登绝不会轻易放弃的。

可以预见,以政治操弄大搞阵营对抗,以围堵遏制刺痛“战略对手”,是美国为此次G7峰会的涂色。G7作为一个为解决经济问题而设立的组织,如今正被美国捆绑成为维护自身霸权,拉帮结派的“小圈子”,说到底仍是为了维护美国霸权。本报记者 杨一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