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重建家园,阿富汗人不要“鳄鱼眼泪”
第14版:新民环球 2022-06-30
西方制裁与封锁成为抗震救灾最大障碍

重建家园,阿富汗人不要“鳄鱼眼泪”

帕克提卡省受灾村庄中悲伤哭泣的孩子

阿富汗灾民查看在地震中损坏的房屋

中国政府雪中送炭,援助阿富汗首批抗震救灾物资27日运抵喀布尔机场 新华社 发

文/本报记者 齐旭

当地时间6月22日凌晨,随着一身巨响,哈瓦被倒塌的墙体砸醒,四起的灰尘呛得她直咳嗽,只听到几个孩子在哭喊“妈妈”。

“我没想到自己能活下来。”想起那天的情景,躺在阿富汗东南部帕克提卡省省会沙兰市一家医院病床上的哈瓦心有余悸。

自从去年中旬美军撤离,阿富汗塔利班执政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多项经济制裁和处处设限,令这个本已艰难的国家近乎被掏空。如今,一场20年来最致命的地震发生后,西方的种种限制再度成为阿富汗人接受人道主义援助、重建家园的最大障碍。

未来该怎么办?同许多阿富汗人一样,哈瓦不敢多想。

大风大雨 物资难进灾区

阿富汗帕克提卡省和霍斯特省位于同巴基斯坦边境交汇的高山地区,这里也是阿富汗最贫困的地方之一。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言,肥沃的土壤是稀缺资源,在这贫瘠的山地种下一些农作物只够勉强维持生计。更多情况下,他们依靠在巴基斯坦、伊朗或是更远的国外打工的亲戚寄来的钱生活。

再加上数十年的治理不善和国际制裁,这里的民众没有钱修建牢固的住宅。他们的房子几乎都是用木头搭建框架,用泥土和一些简易材料累积而成,十分脆弱,不堪一击。

当22日凌晨那场地震袭来,熟睡的人们来不及反应,就被晃倒的墙体和屋顶压在了最下面。仅存的一些没倒的墙体上,可以看到明显的裂缝,随时有坍塌的风险。

当地民众拖着疲惫的步伐,在废墟瓦砾中试图找寻被埋的亲人,以及依旧勉强能用的家当。孩子穿着大人的衣服,一脸茫然地站在用防水布搭成的临时帐篷里,看着大人们埋葬遇难的亲人。

为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在地震发生的当天,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宣布了总计10亿阿富汗尼(约合1000万美元)的遇难者抚恤金,并派出仅存的6架直升机参与救援。阿富汗红新月会和土耳其红新月会,以及其他一些机构也立即行动,为灾区提供救援。

来自中国的帐篷、毛巾被、折叠床等阿富汗灾民急需的物资6月27日晚运抵喀布尔国际机场。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在北部开博尔-普赫图夸省也及时开放过境点,允许在地震中受伤的阿富汗人免签入境接受治疗。

为了能让参与救援的国际组织安心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受灾严重的帕克提卡省塔利班高级官员汗·默罕默德·艾哈迈德承诺,不会干扰国际组织的救援工作。“无论是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是其他任何组织,都将自行分配救援物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莫特也表示:“塔利班没有阻止我们分发物资,相反,他们在帮助我们。”

但要将这些急需的救命钱和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上,障碍重重。

通往灾区的道路大多是盘绕在陡峭山坡上的土路,有时还有河流挡道,大卡车在山区行驶本就艰难。最近连日降雨,河水上涨,以及地震导致的大量碎石瓦砾,让满载面包、面粉、大米和毯子的卡车更加寸步难行。强季风雨和大风,也给直升机展开搜索和物资投放工作造成了困难。

因此,还有不少灾民连临时帐篷都没有,只能在地震后的雨夜睡在附近的树林里。他们怀揣着希望,期盼着救援物资能够早一点、再早一点送进灾区。

“政府已经竭尽所能。”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阿卜杜勒·卡哈尔·巴尔基无奈地说。

重建家园 钱是最大问题

然而,把救命钱和物资及时送到灾民手中仅仅是第一步。

阿富汗的山区,夏季本就比平原地区更短。随着夏至过去,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凉。当地人知道,当夏天逐渐远去,冬天就不远了。一场地震让本来就只靠着锅碗瓢盆这点家当过活的他们变得一无所有,而救援物质只够他们撑过短暂时日。

在严冬到来之前的短短几个月里,能否完成重建,让他们重新有家可回才是关键。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时间是紧迫的。正如世界粮食计划署驻阿富汗官员所说,当地灾民需要的物资“远远不止食物,还有庇护所”。显然,这里说的“庇护所”并不是临时搭建的帐篷。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一些村庄“被完全摧毁”,或是至少有七成的房屋倒塌,重建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重建急需的钱也格外紧缺。超过六成的救援组织认为,阿富汗国内缺乏可用的现金是“一个程序性的障碍”。

正如美国媒体所说,自从阿富汗塔利班掌握政权以来,“阿富汗实际上被隔绝在全球金融体系之外”。海外资产被美国冻结,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动用不了这些资产维持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企业或个人在银行账户里的存款也提取不出来,而当地大多数政府雇员以及医生、护士和教师,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了。

与此同时,由于阿富汗央行并不印刷本国货币阿富汗尼,货币均由海外的工厂制造,国内仅存的现金在流通中逐渐消耗。因此,无论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还是普通民众,是真的缺钱。

阿富汗国内拿不出钱,而想要资助阿富汗灾后救援的海外组织机构,也正在为钱,尤其是如何向阿富汗转账而苦恼。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负责人马丁·格里菲斯表示,尽管人道主义援助被排除制裁范围之外,但“银行系统继续阻止向当地转账”。统计显示,大约有八成国际组织遇到向阿富汗境内转账延迟的问题。三分之二的组织报告称,与它们对接的银行拒绝向阿富汗转账。

即便是想要以个人名义向阿富汗当地人汇款,也并不容易。不少生活在海外的阿富汗人表示,在过去9个月里,他们曾尝试通过西联汇款和速汇金等服务向国内的亲属汇钱,但都遇到了麻烦,只能“曲线救国”找邻国的亲朋送钱过去。按《华尔街日报》的说法,问题大多出在汇款公司担心违反美国对阿富汗的制裁政策上。

虚情假意 西方毫无行动

对于地震给阿富汗人带来的痛苦,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和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深感伤心”,“将同阿富汗人民站在一起”。

但这些煽情的话语在阿富汗人听来讽刺意味十足。毕竟,阿富汗人现在正在遭受的痛苦,除了源自地震,更多的正是源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采取的制裁措施。

“制裁对我们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阿富汗出生的巴赫尔是一家救援组织的创始人。在他看来,西方正在“地毯式地制裁整个国家和所有民众”。

“他们提供了‘慰问’,但我们接受援助物资和钱依旧如此困难,美国对此负有直接责任,是它让援助机构的运作在如此危急的时刻变得更加艰难。”阿富汗记者拉蒂菲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另一名记者卡基布更是言辞犀利:“鳄鱼的眼泪帮不到阿富汗人。请解冻阿富汗银行的资产,停止制裁阿富汗。”

医疗保健网络紧急救援组织的负责人罗赛拉·米奇认为,如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继续对阿富汗实施这样的金融封锁,那“基本上会让2500万阿富汗人难以谋生,他们只能挨饿,然后死去。”

事实上,不少阿富汗人,尤其是帕克提卡省和霍斯特省的灾民们已经心如死灰。

在这场地震中,哈瓦最终失去了6个孩子中的4个,另外还有17个亲戚没能逃过这一劫。“我失去了一切,我的整个家庭,整个世界,我对未来没有任何期待。”

30岁的帕夏·古心里也是一片悲凉。站在废墟上,任夜晚的凉风钻进破旧的衣服,想着自己的全部家当,比如做饭烧水的锅、壶,都还埋在废墟下,他指着临时搭建的帐篷说:“不管冬天还是春天,我们都必须待在这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