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中国车市经历艰难时刻,多地疫情暴发、停工停产、供应链断裂。车市的严峻形势促使国家重拳出手救市,保障汽车产业这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能够挺住。
●车企销量腰斩——3月开始,由于新冠疫情在全国多地扩散,多地采取全域或重点地区静默管理措施,部分厂家减停部分生产线,市场销量断崖式下降,出现“腰斩”。进入4月份,汽车产销呈现近10年来月度最低,产销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
●产业供应链中断——疫情之下的严格封控制度,导致多处高速公路和港口拥堵,工人滞留,物流中断影响全国汽车的生产乃至向海外的供货,导致产业供应链中断。从汽车供给端看,芯片短缺的情况也没有得到明显缓解。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在疫情下暴露的诸多不足与问题,已成为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新能源车涨价——受补贴退坡、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新能源车企在第一季度就两次上调价格。年初,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等企业率先调价,进入到3月份后,上汽荣威、欧拉也开始了价格调整。截至5月,已有30家新能源车企和60款新能源车型宣布涨价,涨幅基本在4000-20000元不等。6月,随着油价持续上涨,新能源车迎来新一轮上涨潮,特斯拉率先提高全系车型售价,涨价幅度在5%左右。
●经销商闭店潮——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国有34个城市的汽车经销商有闭店现象,闭店时间在一周以上的经销商超过六成,前4个月有超过1400家4S店退网关停。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同比上升明显,位于荣枯线之上,短时间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时,资金周转紧张,人员成本压力大,致使出现裁员情况,大部分经销商难以完成上半年销售任务。
●新车线上发布——今年,疫情为火热如潮的汽车市场泼下冷水,新车上市节奏全盘调整,新车型推迟上市或发布的消息不绝于耳。甚至,国内四大A级车展之一的北京车展,也被迫延期举办。此外,不少新车发布采用线上方式发布,由于缺少线下氛围与真切体验,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新能源车销量逆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逆势而上,成为唯一正增长的细分市场。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5.2%。1-5月同比增幅达到111.2%。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激增,催生出类似比亚迪、小鹏、合众这样表现抢眼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5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26.6%,较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占比创新高——今年上半年,即便在新冠疫情、原材料上升,芯片短缺等不利的情况下,中国的自主品牌市占率已经上升到了历史新高——前5月销量471.0万辆,累计份额49.3%,同比2021年增加超7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389.7万辆,同比增长11.3%;市占率48%,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
●国家出台政策“救市”——从4月起,为促进汽车消费,国务院鼓励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减半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向汽车央企发放900亿元货车贷款、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此外,各地激励政策多数针对消费者购买新车、以旧换新、报废后换新等行为进行直接补贴,补贴金额多在2000-10000元/辆不等,除直接补贴外,还包括增加购车指标、提供更好的汽车金融政策等。
●市场复苏迹象明显——进入6月,随着国家购置税政策的强势推出、疫情管控进一步放开,对车市复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汽车产销逐渐恢复向好,终端人气和成交均有提升,触底反弹的动能正在集聚。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6月前三周主要厂商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24%,环比5月份增长43%。为确保国家促消费政策在上半年要真正见效,近期部分主流车企追加了优惠活动,努力弥补前期疫情造成的销量损失、冲击半年度目标。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