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拉美左翼再起  美国“后院”失守
第14版:新民环球 2022-07-07
美洲峰会孤立东道主 多个国家政坛“向左转”

拉美左翼再起 美国“后院”失守

美洲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右)与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举行会晤时,双方缺乏眼神接触

佩特罗(中)当选哥伦比亚总统 图GJ

文/艾舟

从哥伦比亚历史性地“左转”,到美洲峰会黯然收场,美国的噩梦之一——拉美左翼集体崛起,距离成为现实只差一步之遥。

占据地区总人口80%的拉美七大国里,除巴西外已均由左翼执政或即将执政。作为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将在10月举行大选。如果目前民调大幅领先的候选人、前总统卢拉胜选,拉美主要国家将全部由左翼掌权,实现历史性转折。

毫无疑问,后疫情时代,拉美新一轮左翼进步浪潮正汹涌澎湃。

美洲峰会美国颜面尽失

在拉美地区有一则广为流传的笑话:为什么华盛顿从来没有军事政变?因为那里没有美国大使馆。美国两百多年来对拉美的野心与霸道,尽显于此。

自1823年时任美国总统门罗提出“门罗主义”以来,幅员广袤、资源富庶的拉美地区一直被美国视为后院,从无平等相待一说。如果华盛顿的国会两党还有共识,那么将拉美视为重要的资源产地和产品倾销地,同时警惕和排斥拉美与非美洲国家密切接触,恐怕是他们最大的共识之一;如果华盛顿对拉美还有分歧,那么美国总统拜登所说的“拉美不是美国的后院而是前院”,应该就是最大的分歧。

因此,当诸多拉美国家在6月上旬的第九届美洲峰会上与美国唱起反调时,美国的惊讶与恼火可想而知。由于美国拒不邀请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领导人与会,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多个拉美国家领导人拒绝出席,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国仅派低级别代表团出席,使此次美洲峰会成为该机制创立以来与会领导人最少的一届,让时隔近30年再次担任东道主的美国尴尬不已。

即使与会的国家也没有给美国多少面子。6月9日,在拜登发表演讲后不久,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径直吐槽此次峰会的排他性“令人费解”,“对古巴的非法封锁是对人类的侮辱,造成难以言喻的痛苦,与我们的价值观不一致”。要知道,博索纳罗还是巴西右翼的政治人物,素来更为亲美,但还是在拜登专门派出特使游说的情况下才答应出席峰会。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则代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向拜登提出明确抗议,并强调:“我们想要的肯定是另一种样子的美洲峰会。”

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拒绝出席峰会,公开抨击美国将部分国家排除在外的政策“过时、陈旧且不公平”,必须尽一切可能改变这种危害国家主权的霸权政策。他表示,墨西哥反对封锁、歧视及“一如既往的干涉主义政策”,呼吁美洲国家团结一致,开启美洲大陆全体人民和国家关系的新阶段。

会场内备受抨击,会场外抗议不断,这对拜登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局面。不仅因为拜登试图借此次峰会重塑美国在拉美日渐下跌的影响力,也因为美国很久没有在拉美国家面前这么丢面子。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

“粉红浪潮”拉美左翼再起

6月19日,哥伦比亚大选结果公布。左翼竞选联盟“哥伦比亚历史公约联盟”候选人佩特罗以3%的优势击败对手,将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出自左翼阵营的总统。

3%的优势不大,但意义非凡。作为拉美第四大国的哥伦比亚历来被视为美国在拉美“最坚固的堡垒”,200余年来美国视哥伦比亚为其拉美政策的着力点,哥伦比亚也基本都坚定追随美国的步调。

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内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哥伦比亚民众对左翼的好感与认可有限,右翼政客与媒体也常常因此攻击左翼政治人物。而佩特罗不仅长期自带“反骨”,年轻时还曾是左翼游击队员。这样的人物在哥伦比亚破天荒当选总统,既是拉美历史的崭新一页,也是美国影响力衰退的真实写照。

从19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掌控拉美,培植傀儡政府,在该地区至少进行了100多次干预、入侵和政变。在冷战岁月,美国更视拉美左翼运动和左翼政府为洪水猛兽。1964年,美国支持的军事政变推翻了巴西工党政府,巴西自此开始了长达21年的军政府独裁统治。1973年,美国支持皮诺切特在智利发动军事政变,矢志于实现社会主义的阿连德总统战死,3.8万阿连德支持者被逮捕,4000余人被处死。1976年,得到美国支持的魏地拉在阿根廷建立军事独裁,3万多人惨遭折磨和处决。可以说,当时的美国在拉美支持镇压和政变行动毫无顾忌,十分野蛮和任性。

冷战结束后,拉美左翼运动在苏联解体和“新自由主义”影响下一度陷入低潮,但美国大概忘了,拉美人民承载的苦难并不会随着苏联的问题而消除。“新自由主义”政策一度刺激了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但也让它们背上沉重的外债负担。公共福利开支削减,让拉美贫困率大幅上升。随着1999年查韦斯当选委内瑞拉总统,巴西、智利、阿根廷等拉美多国左翼政党纷纷赢得选举,拉美进入新一轮左翼执政周期——这是拉美历史上左翼阵营首次通过民主选举集体上台执政。

不容忽视的是,2010年以来,拉美多国左翼政府在国内外夹击下纷纷失去权力。施政欠妥和挑战艰巨固然是重要原因,但美国若隐若现的身影挥之不去。2014年,巴西首位左翼总统卢拉受到贪腐调查并被捕入狱,时隔7年才被洗清所有罪名。2018年,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遇刺,委内瑞拉随即爆发政治与社会危机。显而易见,美国如今的干涉虽不似历史上那般赤裸裸,但手段更为细致隐蔽,偏重经济、法律与传媒手段的策略更具“混合战争”的味道。

挑战艰巨中拉优势互补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以来,全球经济备受打击,民生问题更加突出,美国的国家形象与影响力进一步下滑,这些客观要素为拉美左翼力量的新一轮崛起提供了条件。

去年秘鲁、智利等国左翼政党先后上台,今年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等国的选情延续了这一趋势。有分析认为,拉美左翼正在迎来冷战后第二轮崛起,并称之为第二波“粉红浪潮”。然而,拉美进步势力掌权后面临艰巨的治理与发展问题——控制疫情、恢复经济、改善民生。

泛美卫生组织6月警告,拉美新冠疫苗十分紧缺,且地区各国之间接种率差异极大。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只有3%人口接种疫苗,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接种率甚至不到1%。随之而来的是拉美多国疫情反弹。在智利,新冠确诊病例自5月底以来明显增加,单日新增病例多次超过10000例。在墨西哥,新增病例连续十余周呈上升态势。在哥伦比亚,许多城市重症监护室几乎满员。

同时,拉美国家普遍在促进经济恢复和加强社会保障方面陷入两难境地。为刺激经济增长而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就无法避免高通胀和债务负担加重压力。尤其是在全球面临通胀压力,以及一些拉美国家本就外债较高的背景下,这会大幅增加经济恢复与发展的风险。拉美左翼学者桑托斯认为,美国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破坏古巴和委内瑞拉的稳定是破坏拉美其他国家左翼政权的关键,美国将继续利用“混合战争”来试图颠覆这两个国家的政权,并进一步扰乱拉美世界。

尽管挑战艰巨,但越来越多拉美国家认识到,与过去不同的一点是,它们如今可以期待一个更强大的中国。一方面,中国已是拉美国家获取疫苗的重要来源之一。据泛美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在智利和厄瓜多尔等疫苗接种率达到80%的国家里,来自中国的疫苗占比过半。同时,中国还向拉美国家提供生产疫苗的科学技术。去年3月,康希诺疫苗首条海外灌装生产线在墨西哥建成。今年5月,科兴疫苗工厂在智利开工。

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中国和拉美之间极强的互补性,拉美国家正在迅速摆脱过去不得不仰仗西方投资与市场的局面。2021年中国同拉美贸易总额突破4500亿美元新高,比2020年增长41.1%。中国与拉美国家经济合作发展之迅速,以至于哥伦比亚等美国传统盟国也积极参与。2020年,哥伦比亚首条地铁建设工程花落中国企业。面对美国舆论的警觉与醋意,哥伦比亚总统杜克否认中国在拉美的战略贸易和基础设施投资是所谓“威胁”,并表示美国在这一方面远落后于中国。

其实,拉美多国一再强调,美国不应排斥中国,“门罗主义”早已没有市场。如果美国不改变霸道做派,那么诸如此次美洲峰会上颜面尽失的情况绝不会是最后一次。毕竟,美国早已不是之前的美国,而拉美人民的反抗从未停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