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铜烤炉
我国迄今发掘出的唯一一套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
双身龙纹青玉璧
今天是中国航海日,位于上海临港的中国航海博物馆,特别的展览刚刚上新。来自两千多年前南越二世王赵眜墓内的珍贵文物首次来沪展出,包括国内迄今唯一完备的丝缕玉衣,让人大饱眼福。要知道,跨越秦汉两代的南越古国正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中国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年殓具 难得一见
说到南越,现代人可能知晓不多,但说起它的君王则赫赫有名。首位南越国主赵佗本是秦始皇麾下悍将,率师五十万征南。公元前203年,秦末大乱,赵佗隔绝五岭,自立为王,在岭南建立第一个地方政权南越。《史记》《汉书》都曾记载赵佗鼓励当地人“行舟致远”,国都番禺(今广州)更成为南海之滨的著名都会和舶来品集散中心,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商港。
赵佗享国甚久,到公元前137年才逝世,“熬”过秦汉数代帝王,连他的儿子都没活过他,于是王位便由赵佗之孙赵眜继承,是为南越文王。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大一统的西汉王朝最终在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历五世共93年的南越国消失在历史中。
经过两千余年的寂静,1983年6月的一天,在广州象岗山,有人在挖掘时发现异样,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南越王赵眜墓意外地重见天日。受后世朝代更替和战乱影响,重见天日的两汉诸侯王级墓葬几乎“十墓九空”,而赵眜墓难得地躲过盗墓者袭扰(考古工作者曾在附近发现这帮“摸金校尉”的踪迹),陪葬文物保存完整,堪称岭南发现的墓主身份最高、规模最大、文物最丰富的汉墓。2021年,南越王墓与南越国宫署遗址一同入选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本次展览中,赵眜下葬时身穿的丝缕玉衣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和高级贵族所特用的殓具,由大量玉片穿缀而成。由于年代久远,出土时丝缕已经腐朽,玉片散落,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专家经过近三年复原后的状态。这件玉衣形制完备,分为头套、上身衣、袖筒、手套、裤筒和鞋等6部分,共10件,使用了2291块玉片。”展览策展人蔡亭亭告诉记者,这件玉衣的款式也很特别,为对襟形式,是此前从未见于文献和考古发掘的新品种。
玉璧艺术 影响冬奥
“凿山为藏”的南越王墓石室墓,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按“前朝后寝”的布局共分7间。前半部分是前室和东、西耳室,后半部分是主棺室,东、西侧室及后藏室。据介绍,秦汉时代,玉器备受追崇,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庞大的南越王墓里,除去丝缕玉衣,还有大量珍贵的双身龙纹青玉璧出土,光墓主棺室棺椁头箱内,就有七块叠置,放在一个盛满珍珠的漆盒上。
“南越王生前显贵,身后依然希望能把无上荣华带入另一个世界。南越王棺椁内外共出土玉璧49件,其中有的放置在南越王头顶部位,玉璧中有孔,古人相信以此可以导引主人灵魂升天。”在蔡亭亭的介绍下,记者再仔细观察,发现璧面纹饰分为三区,内外区阴刻双身龙纹,中区为篱格涡纹。“许多人有所不知,这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金牌设计灵感来源之一。”蔡亭亭描述着。
高级“吃货” 快乐时光
有趣的是,在主棺室后面的后藏室里,考古学者发现了不少与饮食相关的文物,可谓“御厨珍馐”。得益于海洋环境和对外贸易,南越国的饮食资源极为丰富,形成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传统。仅从这些文物里,后人也能一窥古代“吃货”们的快乐时光。
从墓中出土的各式烧烤用具及四件不同规格的烤炉看,南越王生前酷爱烧烤。其中,一件方形铜烤炉造型罕见,是十分珍贵的汉代烧烤器具实物。此外,铜挂钩也是“烧烤之友”,用于悬挂食物,使用时将钩挂于高处,在铃内注水,然后将盛食物的器皿挂在钩上,防止蚂蚁爬进去吃挂钩上的食物,用今天的粤语讲,这叫“激(气)死蚁”。
在南越王墓中,还出土了鼎、烤炉等大量不同种类的食器与辅助器具,表明当时的烹饪方式至少已有烤、煎、煮、蒸等,从中可见当时宫廷对宴饮的喜好,令人联想到昔日“钟鸣鼎食”的壮观场面。
除了展示文物外,航海博物馆还在展厅里安排了投影、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并充分利用展品元素与道具,打造多个极具氛围的沉浸式小场景,与文物相得益彰,兼具趣味性与观赏性。据悉,本次展览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与南越王博物院联合打造,从7月1日起开展,为期近3个月,邀观众共赴一场考古盛宴,感受两千多年前开放多元的南越文明与海洋文化。
本报记者 宋宁华 实习生 李胤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