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福州19岁男孩小辉(化名)打完篮球后猛喝冰饮料,不到五分钟,他感到胸闷,紧接着是一阵阵胸痛,休息了一会儿不见起色,反而越来越严重。送到医院后,小辉被确诊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
近年来,夏季运动过后因喝冰水、冰饮料导致突发猝死的不幸消息屡屡传出。大热天运动后的“正确姿势”是什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治医师马子霖总结了“三要三不要”。
宜:补充低糖液体
忌:猛喝冰水冷饮
马子霖告诉记者,高温天剧烈运动后,人体会发生一些生理变化。“首先是因出汗带来体液和电解质(钾、钠等)丢失,还有大量能量消耗。”因此,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和少量糖分是必要的,适量喝一些含“盐”低糖液体,可以恢复体内的血液容量、电解质平衡以及糖分储备,避免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等引发的意外。
不过医生指出,运动时,人体血流会重新分配,大量血液会流向肌肉,而消化道内的血流显著减少,从而导致消化功能暂时下降。此时若大量饮入冰水,会导致消化道血管挛缩,进一步抑制和影响消化功能,反而降低补水效率。“此外,运动后迷走神经处于激活状态,使心率和血压逐步下降,而大量冰水对消化道的刺激可能会过度强化迷走神经的张力,从而导致血压和心率下降得过快,诱发休克、心脏缺血或其他心血管基础疾病。”马子霖表示,就算要喝冰水,切记小口小口、慢慢地喝,不能贪凉。
宜:身体整理牵伸
忌:马上蹲坐瘫倒
运动结束后,许多人会因太累而蹲坐在地,或直接瘫倒,并不重视运动后的整理和拉伸。然而,运动后的拉伸其实也是运动的一部分,并非可有可无。马子霖解释,拉伸类的伸展运动能通过对血管和肌肉的机械牵拉,以及诱导血管内皮释放扩血管因子等途径,起到降低血压、改善动脉僵硬程度等作用,还可诱导迷走神经张力的增加,扩张血管、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使人逐步进入身心放松的状态。
其次,运动后肌肉往往会延续运动时的僵硬紧张状态,肌纤维也会出现一些微结构损伤,从而导致迟发性肌肉酸痛。及时的拉伸能够缓解肌肉的紧张,并且能促进肌纤维恢复原有的排列状态,减轻运动后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状,消除肌肉疲劳,加快肌肉恢复。
同时,运动时血液大量分布于外周骨骼肌血管内,当剧烈运动结束时,低强度的整理运动能促进血液向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内脏器官的回流,帮助身体各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宜:温水清洗全身
忌:速洗冷热水澡
“剧烈运动时,由于淋巴细胞大量激活,使免疫功能处于活跃状态,而在运动结束后,免疫功能会在短时间内暂时下降,处于运动免疫‘开窗期’。”马子霖说,此时易受外界致病原感染,如运动后不及时清洗身体,容易造成皮肤感染、感冒等疾病。
运动后,洗澡的时机和水温也有讲究——剧烈运动刚刚停止时,心率较快,体温也较高,如果马上冲冷水澡,易使外周血管急剧收缩,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如果马上泡热水澡,则会使外周血管急剧扩张,导致血压突然降低,诱发晕厥等情况发生。“运动之后,可稍事休息,等心率较为平稳、体温稍稍降低之后,用温水清洗全身。”马子霖建议。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