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天地皆诗(帛画) 花甲之年亦飞花 闲话“云会” “嘎嘣脆”的海蜇皮 漫长的夏夜去了哪儿 那年的带鱼
第12版:夜光杯 2022-07-16

闲话“云会”

陈甬沪

念小学时求知欲很强,猜谜语也是当时训练思维、思辨、思证的游戏之一。记得兴趣班老师出题:“人在天上行”,打个形与意相合的字。

大多同学能猜出谜底,但对老师解释的“行”与“会”,犹如“天马行空”一知半解;对七夕牛郎织女相会更当神话而已。如今,终于领悟到“人、云、会”的关联结合不仅可行、可信,而且可塑、可控。特别是体验了“云会”后,发现它已成为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或者说又一生活方式。

5月22日,收到华东理工大学团委王书记的微信,相邀5月29日参加“奋进杯”创业大赛的“云会”评审。哈!掐指算来,自3月29日参加杨浦区志愿者咨询“云会”后,整整等待了2个月。

虽然,我不懂云技术,但对“云会”此类新鲜事物情有独钟。首先要感谢城建学院的宋院长,是她让我体验了“云会”的便捷(随时随地)、便当(有网即可)、便利(成本可忽略)的妙处。那年有幸参与上海市退役军人创业大赛前的辅导活动。退役后的军人分居四处,为了方便参赛者,宋院长与团队采用“云会”形式进行分类引导、集中辅导、个别指导。我这个“新学生”,如何加入、深入而融入?当然,多虑了。回家后按照宋院长团队的指点,搜索下载、输入密码、直入画面,一一招呼、一一评点、一一解答,顺利地完成了两个多小时的操作。在“云会”中,我感知了军人退役不退色、退伍不退志的执意、执着与执行。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风险系数,“云会”作为一种交流形式被更多部门青睐。本以为已熟练操作,不料在农商银行信用服务商评审云会中,竟然因有画面无声音而出洋相,好在立马用微信续接,幸无误事。下线后查找出原因而感慨,学无止境啊。随后在参加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云赛、上海团市委的大学生十三届“挑战杯”云赛上,软件操作逐渐娴熟,比如会议背景设置、文稿与辅助聊天等。

让我感动的是有伴科技的小吴总,从英国学成归来,将“云会”整合成除“会议”以外的多场景交流利器,比如让福利院的老人、亲属与护理员互动立体化。

“云会”是桥梁,是社交工具,也是时代的福报,让我们大胆拥抱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