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当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8日在印尼巴厘岛落下帷幕,人们或许喜忧参半。
忧的是,世界依旧撕裂——美俄外长同场拒绝碰面,西方国家集体孤立俄罗斯,甚至会议罕见地既没有集体合影也没有联合声明。
喜的是,G20仍在具体问题上呼吁各国恢复多边主义,尤其是在贸易、债务、卫生融资等多领域加强合作。
尽管镜头总是偏好冲突与矛盾,但越是在国际安全形势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处于衰退边缘、新冠疫情带来严重冲击的当下,多边主义的微光也许越值得被关注与守护。
重振世贸核心地位
在贸易领域,G20强调要落实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达成的共识,加强多边贸易体制,营造开放、透明和非歧视的国际贸易环境。
6月12至17日,WTO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在瑞士日内瓦成功举行,会期由4天延长至6天,经过多轮密集谈判和各国激烈交锋,取得了超出预期的“1+4”丰硕成果,重振了贸易领域的多边主义。
其中,“1”是指《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成果文件》,各国重申加强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进WTO改革。“4”是指各国在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渔业补贴、粮食安全和电子商务等四方面达成的共识。
在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方面,WTO允许对发展中成员豁免新冠疫苗专利的保护义务,发展中成员可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授权生产,并向其他发展中成员出口新冠疫苗。
在渔业补贴方面,《渔业补贴协定》是WTO近9年来的首份多边协定,也是WTO框架内的首份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定。
在粮食安全方面,WTO承诺不对世界粮食计划署人道主义粮食采购实施出口禁止或者限制措施。
在电子商务方面,WTO承诺重振《电子商务工作计划》,同意将电子传输临时免征关税的做法延长至下一级部长级会议。
开启多边债务处理
在债务领域,G20提出进一步推进《缓债倡议》和《共同框架》,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设立“韧性与可持续性信托”。
截至3月底,已有30个低收入国家被IMF认定处于高风险的债务危机中,近期发生政治动荡的斯里兰卡即是其中典型。那么,如何采用多边主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债务危机?
一方面,G20制定了《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的倡议》《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开启了G20历史上首次各方共同参与的多边债务处理。另一方面,G20支持IMF建立“韧性与可持续性信托”,将经济实力较强成员国的资源转借给最需要的国家,设立拥有1000亿美元资源的信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优惠、期限更长的融资来源。
设立“金融中介基金”
在卫生融资领域,G20倡议在世界银行设立“金融中介基金”来加强卫生融资。6月21日,G20财政和卫生部长联合会议举行,讨论如何为全球大流行的防范、准备和应对进行融资。
中国支持以金融中介基金的形式,在世界银行新设全球大流行的防范、准备和应对基金。同时中国强调,金融中介基金的设计要体现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心协调作用,避免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并确保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中介基金的设计中拥有平等发言权。
总之,在当前各种全球性危机相互交织的背景下,G20倡导以多边主义方式来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既意义重大,也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