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兰亭书会曲水流觞
兰亭书会四十周年题贺作品 林岫
兰亭书会四十周年题贺作品 陈茗屋
兰亭书会成立倡议书
■兰亭书会四十周年题贺作品 童衍方
沈定庵《兰亭书会成立大会》
沙孟海题贺作品
◆王琪森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风光明秀、景色旖旎的浙江绍兴兰亭,是闻名遐迩的中国书法圣地。7月12日,兰亭书会成立四十周年暨“抚今追昔”书法展在兰亭书法博物馆大厅隆重举行。汤兆基、陈茗屋与我作为当年兰亭书会发起的倡议人应邀出席。
签名长卷 催生书会
岁月荏苒,涵养着文化的经典;时光演绎,见证着艺术的传承。四十年前的1982年5月,兰亭书会正式在浙江绍兴挂牌,而促使兰亭书会成立的推手,则是一年前的人间四月天,即1981年4月7日至9日在兰亭举办的兰亭书会雅集,这是一次相当难得而又相当高端的书法艺术盛会。当时正逢改革开放之初,不少老先生劫后复出,他们是沙孟海、田桓、钱君匋、陆俨少、费新我、程十发、邓白、李震坚、冯亦摩等,他们都是书坛有代表性的大家,特别是已年届82岁的沙孟海更是当代中国书法篆刻界的泰斗与压舱石。而刘江、朱关田、萧平、汤兆基、陈茗屋等则是中年书法家代表,而我当时年龄最小,由此构成了老、中、青三代的薪火相传阵容。
在此次纪念活动中,当我们站在兰亭博物馆陈列的一张1981年4月由沙老题字“兰亭书会留影”的巨大全景照片前,抚今追昔,思绪万千。照片上的这些老先生除了已年届96岁的沈定庵还健在外,基本上都远行了,他们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振兴崛起而筚路蓝缕、无私奉献,他们为培养中青年书法家而呕心沥血、尽力扶持,其高风亮节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记得数年前,兰亭书会的秘书长倪七一为筹备兰亭书会的纪念活动到我家来,说是1981年兰亭书会雅集时有一张合影,他们找不到了。我说我有保存,随之取出。倪见了后很是高兴。于是这张唯一的合影照如今成为兰亭博物馆的一堵墙面而定格了一个永恒闪光的历史瞬间。
这张兰亭书会合影照片下,陈列着一幅“提议成立兰亭书会倡议书”签名长卷,正是这份倡议书直接催生了兰亭书会的成立。当时由沙孟海、田桓、钱君匋诸先生提议起草了此份倡议书,随之老先生们纷纷用毛笔庄重地签名,并钤上鲜红的印章。前贤手泽,翰墨飘香,印花芬芳,氤氲着一种可贵执着的艺术理想,传递着一种文心雕龙的笔会精神,展示了一种培根涛魂的文化自信,使人浮想联翩……
接笔兰亭 致敬前贤
记得当年从上海到绍兴还没有直达火车,需从杭州转车。已年届88岁的辛亥革命老人田桓拄着拐杖,走路也有些颤颤巍巍,尽管有他太太搀扶着,但也七十有五的钱君匋还是不放心,在上火车时要上去扶一把,田老却操着湖北口音说:“不用,不用。参加这样的书法雅集,我一开心,脚头就有劲了!”是呵,老先生们从被禁锢的笔墨中解放,心情相当畅朗。为此,当我们随田桓、钱君匋、朱龙湛等先生步入兰亭,在碧波荡漾、群鹅戏水的“鹅池”前驻足时,钱老指着古朴的“鹅池”碑兴趣盎然地说:“此二字由王羲之父子所写。当年羲之极喜欢白鹅,所以李太白有诗谓:‘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但不知这几只鹅是不是当年的羲之鹅。”田老马上接口道:“那你今天问问这几只鹅儿。”一阵欢快的笑声在鹅池飘荡,融入了千年兰亭和畅的惠风。王羲之当年在兰亭修禊雅集,反映了魏晋风度,也就是“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而今老先生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可以接笔兰亭,致敬书圣。
兰亭书会的会场是设在流觞亭内,当82岁的沙孟海在绍兴市文化局领导许宋奎的陪同下步入会场后,即抱拳向大家问好!老先生们有的已十多年未见,而今再次重逢,自然是激动不已。诚如亭内对联所言:“室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精神矍铄、性格豪爽的沙老,操着宁波口音的大嗓门兴致勃勃地讲:“兰亭书会,自王羲之后的1600多年不知有否第二次,史书上没有记载过。所以,我们这次兰亭书会可谓是千载难逢的盛会呀!”这段言简意赅而极富历史意识的开场白,宣告了一个书法春天的来临,获得了大家热烈的鼓掌。客观地看:当时中国书法家协会还未成立,西泠印社尚未恢复,而今在书法圣地、在诞生“天下第一行书”之处召开的兰亭书会,却拉开了中国书坛拨乱反正的壮丽帷幕,成为笔墨艺苑的东风第一枝。由此可见,中国书法的复兴正是由一代大师们来扛鼎举旗的,从而无疑在当代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简短的开幕式后,大家来到了流觞亭前的曲水流觞处,沿溪而坐,再现了当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诗意场景。不一会儿,清澈的曲水上漂来了一只只仿晋代的双耳羽觞杯,按规定杯停在谁的面前,就得赋诗一首,如诗一时写不出,就自罚酒一杯,真是“诗酒趁年华”。此时,一只羽觞杯多情地在钱君匋面前停下,才思敏捷的钱老随即口占一首:“永和修禊集群贤,逸少书文万世传。曲水流觞今又复,兰亭胜会暮春天。”我正在聆听欣赏钱老韵律优美的吟诗时,想不到一只羽觞杯却不偏不倚地停靠在我脚边。我略一思索,即兴吟道:“幽兰修竹柳色翠,少长咸集兰亭会。曲水流觞承遗风,墨池春暖笔花飞。”随后,曲水流觞处诗声如潮,此起彼伏,可谓是“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群贤毕至 共襄盛举
碧水相拥、长廊环抱、飞檐翘角的“王右军祠”是兰亭书会的中心笔会场所。祠内绍兴特产的黄绿惠兰正在盛开,香气幽逸。沿长廊墙壁下的陈列橱中,展示着上海兰亭序收藏大家朱龙湛所收藏的三十多种不同时代的《兰亭序》版本,从而和壁上所嵌历代《兰亭序》的摹刻石碑交相辉映。祠前回廊中有一方池,这就是王羲之当年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
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笔歌墨舞的雅集笔会开始了。首先开笔的是沙老,他颇有仪式感地取来书圣当年的“墨池”之水调研墨汁,然后以豪放遒劲、老辣雄健的笔触书写了“清响似丝竹,真契齐古今”,展示了正大气象、力扛九鼎的“沙氏书风”。本次雅集中最高寿者田老,也拿起了饱蘸墨汁的大笔,极有气势地写下了“禊事风流”,线条端庄持重、古朴雍容,可谓是会通之际,人书俱老。擅长狂草的钱老,以怀素笔法一挥而就“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龙飞凤舞间给人“骤雨旋风声满堂”之势。以左笔书法名世的费新我先生,以古拙持穆、篆隶相融的笔法书写了“名山重秀,书圣千秋”的对联。程十发先生刚满一个花甲,但依然风度翩翩,他以“程家样”的灵动线条,创作了一幅典雅生动的《流觞图》;一位清纯秀美的少女正姿态婀娜地坐在曲水之边,看着一只随流而下的流觞,充满了遐想。兆基兄、茗屋兄及我也各自挥毫书写了作品,以共襄盛举。
圣地兰亭续雅韵,群贤毕至赋新篇。历史的创造、艺术的弘扬、笔墨的建树,践行于砥砺奋进、不忘初心的不懈进取之中。当年兰亭书会所树起的旗帜,如今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飘扬,先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设立了兰亭研究会,举办展览、学术交流等。作为一个小花絮,我出示了41年前我们三人在兰亭书会兰亭碑前的合影,其时兆基兄39岁、茗屋兄37岁、我27岁。如今归来仍少年,我们还是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