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生
在淮海路,路过一家店面装饰温馨可爱的饮品店,瞥得在精致的冰柜橱窗里,一款外包装盒装帧设计精美的“盐汽水”盎然而立。不由便联想起丑小鸭变白天鹅、灰姑娘成漂亮皇后、落魄书生变身驸马爷……的故事和传说来,以往无品无牌的“盐汽水”如今与各种名字乓乓响的饮料比肩排列,则是饮料界里“鲤鱼跳龙门”的真实故事。
早年工厂“高温季”,盐汽水是“计划供应”的防暑降温饮料。每天上班后每人会领到一张券,上有三个大字“盐汽水”,并有年月日“当日有效,隔天作废”字样。起先觉得这瓶水有点咸有点甜更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便视如汽水里的鸡肋,“喝之难喝,弃之可惜”。于是医务室医生专门到车间“科普”:夏天的车间闷热,工作时汗流得多,盐汽水能补充流失的盐分,补充电解质。众人恍然:与健康搭界的事万不可马虎。很快就发现从冰水里拿来后立即就喝的效果最佳,打开铁皮瓶盖“咕咚”一口下肚,冰凉的气泡在口腔里引起刺麻麻的感觉,瞬间又会在脾胃里泛起,不由打个嗝,腹中的燥热就消减些许。若是常温,口感就相差很多,所以就有了工厂特有的歇后语“盐汽水不冰——呒力道”。
装在啤酒瓶里的盐汽水无色,外形没商标、市场上没货,容易误当酒厂的“内供品”。那时“厂居混杂”很普遍,居民和职工一个弄堂口进出、一个楼梯上下,老老少少都晓得工厂规矩,也认识哪几个是领导。乍看到身穿汗湿半边工作服的人,一仰脖“咕咕”半瓶冒泡的液体倒入肚中,立刻就有邻居老阿姨拦住厂长告状“上班时间饮酒,要出人性命事故的”。但只经一次“试喝”,老阿姨立马就成了盐汽水爱好者,隔三差五找到职工讨要。其实那位大姐是有点不领行情,那时啤酒属于中高档消费品,起码得有二两猪头肉陪着才行,在车间隆隆作响的机器旁空口牛饮岂不是“暴殄天物”了?
工厂里的人最实在,那时还没“饮料”的概念,盐汽水成了既拿得出手又很实惠的好东西。大家居住都很逼仄,一家人通常在后门口、马路边围坐一起吃晚饭,既然盐汽水看上去像一瓶酒,何不将错就错,晚饭时放在小桌子上冒充下菜的酒,最好还挂着冰镇后冒出来的水珠子;既然在厂里喝得感觉不错,那么也让家人品尝品尝,顺便显摆一句“厂里发的”;既然老阿姨爱喝,想必小姑娘也不会拒绝,小青工在与女朋友约会时候拿出来嘚瑟一番。所以不少职工上班时“屏一屏”,下班后带瓶盐汽水回家。某日早班下班前,看到同班组的小罗将两瓶盐汽水捆扎在自行车后座上便匆匆离去准备更衣回家。小罗平时有点倔,所以我跟他时常常发生小摩擦,正想着如何出口恶气呢,于是和小秦一起悄悄打开那两瓶盐汽水,倒了两大茶缸,灌满自来水后盖紧瓶盖按原样放好,然后找个隐蔽角落边喝边观察情况,尽管不太冰,也没关系啦。少顷,见小罗穿得“的上的下(的确良上下装,当时最时髦)”推着自行车离去,两人相视哈哈大笑。第二天上班就等着看他如何发牢骚骂山门,谁知这位小罗一脸沉着,硬是没一点反应,反让我们俩纳闷至今:到底是喝了还是没喝?
一晃几十年过去,大家都已上了年纪,若有机会再相遇,一定跟他说:“对不住哦兄弟,当年是我们把你的盐汽水偷偷喝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