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祥
第30届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开通了。想起我曾经数次拨打晚报夏令热线的合作伙伴上海城建服务热线,过程蛮有意思的。
十多年前的一个早晨,我骑行在小路上,猛听得有人惊呼“哎哟哟,快刹车!”原来有个小伙子边骑车边咬馅饼,浑不知前方有陷阱——路中央那只窨井的水泥盖子已缺损了一大半。要不是旁人提醒,他很可能“马失前蹄”栽跟头。我目睹这一惊险过程,马上致电城建热线报告。下班复经此地时,惊喜地发现窨井盖已经换上新的了。正打量着,手机铃响,是作业单位的女工作人员做电话回访。她先称赞我的热心,接着问我满意不满意,我马上听懂了,这里须划重点,当即给了个最高分,她欣然“笑纳”。
再次拨打热线的时候我已退休。某日窗前闲观街景,见丁字路口有几个俗称“宝塔糖”的反光锥筒被施工人员遗留在了人行道上。时值上班高峰,匆忙的人流将锥筒踢得东倒西歪,我便向热线反映情况。个把小时后,来了辆皮卡装走了锥筒。过了小半天,忽然有人电话我,称接到热线派发的工单来收锥筒,现场怎么不见东西?我说有皮卡来过啦,他很困惑,问我开皮卡的是什么人,我笑起来——我哪能晓得呢,我只是个“路人甲”呀。
楼下一排小吃店的灯火,每夜将小街映得明亮亮的。临近年末,众店铺放假打烊,偏巧路灯也坏了,不多久街面便渐渐地沉入黑暗中。第二天我拨通了热线,接线生问路灯的电线杆编号是多少,我答不出,只能告诉他电线杆就在“老上海葱油饼”店铺前。打好电话发觉今朝已是腊月廿八,估计路灯要到年后才来修了。没想到子夜时分,蓦然发觉有辆施工车悄然停靠在黑黢黢的电线杆旁,吊臂轻扬轻降间,黄澄澄的灯光又照亮了冬夜里的小街。
多年来,受夏令热线为民排忧解难的精神鼓舞,我把向热线报告公共安全隐患视作一项公益活动,每参与一次,就会有一份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