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日,19辆流动餐车进驻进博会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2019年,进博会上海特色小吃馆吸引了八方来客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本报讯(记者 张钰芸)让八方来客在进博会上吃得满意,是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组之餐饮食品供应保障组的首要任务。五年来,保障组在建立完善“多元化”餐饮供应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数字赋能,以一流的服务全力确保“供得上、吃得好、吃得安”。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今,保证餐饮的全流程安全又成为新的重点,保障组通过不断完善物流保障体系,为疫情防控期间的餐饮供应再上一把“安全锁”。
第四届进博会期间,上海巩固完善了“固定餐饮+临时供餐+流动餐车”供餐模式,展馆内落实60家固定餐馆、3个临时供餐点和8台流动餐车,能够满足进博会期间用餐需求,而这背后是不断的摸索、调整和提升。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首届和第二届进博会,保障组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员数量不断突破新高、用餐人群和需求类别复杂。特别是第二届进博会,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22.5万人的大客流,保障组为此引入临时供餐保障机制,设立了临时供餐点位,同时还建立了应急供餐机制,设置应急供餐点,提前储备应急食品,确保供应总量充足。
进博会还成为海内外参展人了解上海本地特色美食的一个窗口。上海特色小吃馆每日能提供大壶春生煎、鲜得来排骨年糕、小绍兴白斩鸡、虹口糕团等近20个品种的餐食。
展台上大放异彩的AI技术也在进博餐饮服务中发挥作用。从第三届进博会开始,必胜客陆续投放“5G AI智能”无人餐车、智能点餐机器人等设备,提供扫码订餐服务。同时,上海特色小吃馆也引入上海早餐工程最新成果——熙香AI智能面档机。消费者下单后,AI机械臂便能“感知”订单,全程仅需2分钟即完成面条制作,每份价格只要10元至25元。在结算支付环节,也引入了数字人民币结算通道,提升支付速度的同时带来实惠,为各方宾客提供了良好的就餐体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际,第三届进博会如期在线下举办,餐饮食品供应保障组将疫情防控放在了突出位置,关注重点从完善保障体系转向全流程安全管理,推动进博会物流配送体系从总仓发展到分仓,从分仓发展到云仓,提升了物流配送效率。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首届进博会开始,餐饮食品供应就已建立了中转物流总仓,将所有进入核心区展馆的食品及原材料集中存储到中转库,同时建立并实施“双供应一追溯”制度,确保展会期间餐饮食品供应安全及时。第三届进博会期间,保障组在中转物流分仓的基础上,组织建立了“云仓”平台,平台归集了76家馆内商业企业的37个食品原材料发货点、6家集中供应商和4家物流集中配送企业信息,实现了与市场监管平台的信息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