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本市秋季高考生填报本科阶段志愿(含综合评价批次)。7月31日,综评批次招生院校公布院校专业组面试资格线,并于8月3日前完成校测及录取。8月4日进行零志愿批次录取。8月5日至11日进行本科提前批次、本科艺体类批次院校录取。8月13日至22日为本科普通批次院校录取阶段,其间包括两次征求志愿。
在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市教育考试院院长刘玉祥提醒考生:“看到成绩,都应抓紧时间对着考分和选科细化落实志愿方案。在志愿研判过程中,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位次。”
“考生和家长习惯说,这次考了多少分,够得上录取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其逻辑是把自己的成绩和往年某校某专业的录取分数进行比较,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不同年份间考生人数、计划结构与总量大致相仿,且不同届考生的总体得分状况和成绩分布基本相似,那么,直接把往年各校各专业的录取分值作为自己填报志愿的分数依据并无不妥。这种情况下,一般无需转化位次比较,可直观地拿自己的成绩和心仪志愿的录取分数对比。自己成绩比之高,可以比较放心地填报;自己成绩比之低不太多,可以将之作为‘冲一冲’的对象。”刘玉祥说,但如果上述条件发生变化,这种简单比较分数的前提就不存在。通常来说,上下年份的考生人数和计划状况不太会发生巨大变化,且教育部门会尽可能根据考生人数相应地调整计划规模。相对比较容易发生异动的是不同年份之间的考生成绩分布状况。每届考生人群不同,总体或局部学习能力上可能存在差异;考试题目也不同,尽管难度系数都按标准预设,但不代表成绩表现也会一致。因此,不同年份之间的高考分数“可以相互比较是偶然的,不可相互比较是正常的”。当分数不可比时,应当看位次,因为位次的可比性远比分数强。
在高考任何一个批次投档中,都是优先投档该批次填报志愿考生中的位次高者,并根据计划数依次降序投档。平行志愿投档如此,顺序志愿投档也是这一原理。只不过前者是将所有可投考生按位次排成一列,后者是在每个志愿中分别将可投考生按位次排成不同小列,操作上都是优先投档位次高者。由此可见,决定是否能被成功投档,不在于分数本身,而在于位次占不占优势。
刘玉祥举例说,一名2022年高考成绩为526分的考生,所在位次为12030名。查2021年高考成绩分布表,与12030名最接近的位次是12039名,其对应分数是517分。根据位次可比的原理,可以认为2022年的526分与2021年的517分基本等值。考生进行志愿布局的时候,不能看着自己的526分,执着参考2021年526分能够录取什么院校什么专业,那样做有可能会让自己陷入“选择错位”。应当着重查找2021年517分上下最可能被录取到哪些院校哪些专业,这些院校与专业大概率属于自己的本位。不过,对2021年录取526分者的院校与专业也不能完全放弃,可以视之为“冲一冲”的对象。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