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原本可以存取款的ATM机,现在只能取款了”“小区附近的一个取款ATM机,里面的现金居然取完了”……这段时间,不少小区群中,居民们对于居住地附近的ATM机功能“退步”感到不满。昨天,央行上海总部表示,要有效发挥自助机具对柜面现金业务的分流作用,动态调整存取款一体机循环功能,满足公众现金存取需求。
受疫情影响,电子支付虽然越来越普遍,但对很多人,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不习惯“扫码支付”,消费、购物仍依靠现金,特别是在领取每月养老金时,许多银行的ATM机成为了“香饽饽”。
一方面是用户的需求上升,另外一方面银行ATM机的数量在减少,功能也在“缩水”。为阻断病毒通过现金传播,不少银行关闭了ATM存取款一体机的存储双向功能,改为仅能存或仅能取的单一功能,这让机器中现金原本的双向循环无法实现,加钞、取钞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消毒,因维护不及时造成用户无法正常存取款的情况时有发生,ATM机的需求“缺口”进一步凸显出来。
取款难,存款更难。出于运营维护成本的考虑,改为单一功能的ATM存取款一体机,更多地侧重于取款而非存款,不少人只得到人工柜台办理业务。如果正好遇上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存一笔钱可能要花上不少时间。
疫情之下,银行“非接触”现金服务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电子支付并不能完全替代现金流通,不少个人和小微企业仍存在较坚实的现金需求,使用ATM机可以有效分流柜台交易,减少不必要的排队。
在满足防疫要求、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银行的ATM机设置要以人为本: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根据央行上海总部的要求,动态调整存取款一体机循环功能,在非中、高风险的街道(镇)区域范围内配置的存取款一体机,开启循环功能;另外一方面,在银行网点中,可以张贴附近的ATM机分布图,有效引导银行客户,把柜台服务留给更有需要的人;第三,银行应根据每天掌握的ATM机使用情况,结合网点周边小区的分布,合理安排加钞、取钞的频率,并调整ATM机的设置以及功能,通过合理增减,让“非接触”现金服务更加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