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根发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其中有三本对我人生的影响最大。
第一本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学语文课的教师参考书,至今还保留着。记得这本书是在生煤球炉的废纸篓里捡的,今天早已破旧不堪,没有封面,书页也撕破不少。五十年前我用牛皮纸包好、黏贴好的封面,已经快掉落下来,如今我重新用糨糊贴好,并写上书名《语文教师参考书》。翻开书,是从第九课开始的,课文的题目是《小英雄雨来》,文字都是繁体字,说明这本书编印的时间是在汉字简化前,也就是在1956年前。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好多知识:知道了许多中外著名作家、科学家、政治家等,例如:《松树的风格》,作者陶铸;《知识青年参加体力劳动问题》,作者谢觉哉;《回延安》,作者贺敬之;《白杨礼赞》,作者茅盾……课文里还介绍了不少名人:鲁迅、郭沫若、老舍、叶圣陶、赵树理,以及苏联作家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科学家巴甫洛夫等,我也就开始找他们所写的书看,《鲁迅杂文集》《子夜》《骆驼祥子》……可以说,它是我人生的启蒙书,终身受益。
第二本是毛泽东著作选集乙种本。书是父亲单位里发的。虽然,那时候我家里也有甲种本,但我先阅读到的是乙种本,先睹为快。很多文章当时都看了好几遍,非常认真,感觉比较精彩的句子,还用铅笔在下面画上一笔,表示是重点;虽然有些句子我似懂非懂,但是还是认真看完,甚至还把有些文章背诵出来。尤其是每篇文章结束后面的注释,我非常喜欢看,有时文章还没有看,就先去看注释,因为注释有时像小故事,好记,吸引人,长知识。我在以后学习《毛泽东选集》时,就养成了习惯,总是先看文章后面的注释,从第一条开始,从头到尾都先看个够,然后再去看文章。
第三本,就是《红岩》。这本书是我姐姐1969年5月上山下乡,在去黑龙江军垦农场临行前,从旅行包中依依不舍拿出来送我的。拿到此书后,几乎一口气看完,至今还记得,当时读完这本书,久久不能入睡的激动心情。特务为了劝降许云峰,先请许云峰吃饭,他不吃这一套,怒斥道:“你们巧夺豪取,这些民脂民膏,都是人民的血汗。”后来在弄堂口小书摊上,看到《红岩》小人书,画上,许云峰穿着长袍,高大英俊,大义凛然,双眼炯炯有神……直至我参加工作了,似乎也有点“小权”了,就会时时想到“民脂民膏”这个成语,它时时在警示我,监督我!
从书中,我知道了革命友情、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我也知道了狱友们在监狱的残酷斗争中,智勇双全,有时候,甚至通过唐诗来联络传递信号。从此,我爱上了唐诗,也开始读唐诗、背唐诗了。
这三本书,今天依然是我家中的典藏。虽然已经破旧了,甚至书页都有残缺,但我还是当作宝贝,常常会拿起来翻看。退休后,我又把它们重新整理好,放在我的书架上,仿佛老友,时时见面。
感谢它们,使我走上了学习、努力和向上之路!